不學無識成語
【成語原文】:不學無識
【標準發(fā)音】:bù xué wú shí
【繁體寫法】:不學無識
【不學無識是什么意思】:指沒有學問,缺乏見識。
【不學無識成語接龍】:進可替不 → 不學無識 → 識變從宜
【用法分析】:作謂語、定語;指人無學術、沒本事
【讀音預警】:注意多音字:識 ① shí 識別 識字;② zhì 標識 博聞強識。
【出處說明】:宋 葉適《故樞密參政汪公墓志銘》:“大理少卿朱斐對上,指大理寺為詔獄。公論‘斐不自知職業(yè)何事,不學無識’,竟罷斐。”
【對應近義詞】:不學無術
【對應反義詞】:博學多才
【不學無識的造句示例】:
世皇《下江南檄》枚舉賈似道無君之罪,宋國臣民其不誠服者與。其文曰:‘……不學無識,舞術弄權!鳌ぬ兆趦x《輟耕錄·檄》
【不學無識成語】相關文章:
成語解釋04-27
成語偃革為軒解釋04-06
苦盡甜來成語解釋04-05
案無留牘成語解釋04-05
牢甲利兵成語解釋04-05
簡賢附勢成語解釋04-05
番窠倒臼成語解釋04-05
日異月更成語解釋04-05
暮翠朝紅成語解釋04-05
輕繇薄賦成語解釋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