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區(qū)初中畢業(yè)生綜合素質測評的方案策劃
為了全面衡量、綜合評價初中畢業(yè)學生的綜合素質,根據(jù)《教育部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qū)初中畢業(yè)考試與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教基〔2005〕2號)和浙江省教育廳有關做好初中畢業(yè)考試與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見精神,制訂2016年鄞州區(qū)初中畢業(yè)生綜合素質測評方案。
一、綜合素質測評的原則
。ㄒ唬﹫猿诌^程與結果相結合。學校應全程、全面記錄學生在初中階段各方面的成長狀況,內容包括各學期的思想狀況、學習成績、社會活動表現(xiàn)、獎懲情況,反映個人特長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獲獎證書等。
。ǘ﹫猿止、公平、公開。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方法、標準等應事先向學生及其家長公布,測評結果應告知學生本人及其家長,其中獲得A等級的學生名單必須在校內公示(公示期為7天),如有異議,學校應及時進行調查、核實、處理。
二、綜合素質測評結果
綜合素質測評結果由綜合評語和測評等第兩部分組成。
綜合評語:主要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公民素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現(xiàn)等方面進行定性描述,也為后續(xù)的針對性教育提供參考。綜合評語應當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任課教師測評、征求家長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由畢業(yè)班班主任撰寫,學生測評工作委員會審核確定。
測評等第:主要對能夠體現(xiàn)學生素質發(fā)展水平的部分項目進行定量測評。2016年,我區(qū)初中畢業(yè)生綜合素質測評項目共分審美與藝術、實踐與服務、運動與健康、探索與研究等四大類,每一類包含若干項。每一類測評結果呈現(xiàn)為A等或P等或E等(分別代表優(yōu)良、合格、不合格)。P、E等由學生所在學校確定,A等由學校把關,報教育行政部門備案,E等比例應控制在5%以內。每位初中畢業(yè)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測評結果呈現(xiàn)為4個等第,如1A3P,2A2P等。
三、綜合素質測評的內容
綜合素質測評的內容以學生的基礎性發(fā)展目標為基本依據(jù),著重測評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活動記錄、學習作品、特長潛能、獎懲情況等內容,力求全面、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的總體發(fā)展水平。2016年,我區(qū)初中畢業(yè)生綜合素質測評項目共分審美與藝術、實踐與服務、運動與健康、探索與研究四大類。
審美與藝術類
審美與藝術類包含音樂與美術兩個分項。若兩個分項測評結果含有A等而無E等的,則本類測評結果為A等;若兩個分項測評結果均為P等的,則本類測評結果為P等;若兩個分項測評結果含有E等的,則本類測評結果為E等。
音樂測評實施辦法
。ㄒ唬y評內容與方式
測評內容包括學習品質和認知表現(xiàn)兩方面。
1.學習品質
學習品質的測評主要是根據(jù)學生參與課內外音樂活動的興趣、態(tài)度、表現(xiàn)及效果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定,測評結果分P、E兩等。
學習品質測評的確定方法:學習品質測評必須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即確定為P等,否則為E等。(1)學生每學期須達到教育行政部門規(guī)定的課時量(病、事假除外);(2)學生能積極參加班級及學校所組織的音樂實踐活動;(3)學生能掌握一項以上(含一項)音樂技能。
2.認知表現(xiàn)
認知表現(xiàn)主要包括演唱、演奏、綜合藝術表演、欣賞與基本常識等四塊內容。
認知表現(xiàn)的測評分必測和選測兩方面:欣賞與基本常識為必測內容,采用聽音筆試形式,由學校組織命題、施考、閱卷,并根據(jù)成績評定為P等或E等;演唱、演奏和綜合藝術表演為選測內容,由學生任選一項進行測評,測評方式為:(1)演唱:學生自選初中教材中歌曲,單獨或小組(一般為3~5人)進行背唱,教師根據(jù)其演唱水平評定為P等或E等;(2)演奏:學生自選初中教材中歌曲,單獨或小組(一般為3~5人)進行單純樂曲演奏或為歌曲進行伴奏,教師根據(jù)其演奏水平評定為P等或E等;(3)綜合藝術表演:學生自定表演內容,單獨或小組(一般為3~5人)進行表演,教師根據(jù)其表演水平評定為P等或E等。
認知表現(xiàn)的選測、必測兩方面測評結果均為P等,則認知表現(xiàn)可評定為P等;測評結果含有E等,應評定為E等。認知表現(xiàn)為E等的學生允許補測一次,但其音樂測評結果不能評定為A等。
。ǘy評結果的評定
1.學習品質和認知表現(xiàn)兩方面測評結果均為P等,則音樂測評結果為P等;若兩方面測評結果含有E等,則音樂測評結果為E等。
2.學生在達到P等基礎上,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其音樂測評結果可評定為A等。
(1)初中階段獲得省教育廳頒發(fā)的藝術特長水平(音樂方面)B級及以上證書者;
。2)初中階段參加區(qū)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各項音樂類活動并獲得獎項者。
美術測評實施辦法
(一)測評內容與方式
測評內容包括學習品質和認知表現(xiàn)兩個方面。
1.學習品質
學習品質的測評主要是根據(jù)學生參與課內外美術活動的興趣、態(tài)度、表現(xiàn)及效果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定,測評結果分P、E兩等。
學習品質測評確定方法:學習品質測評必須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即確定為P等,否則為E等。(1)學生每學期須達到教育行政部門規(guī)定的課時量(病、事假除外);(2)學生能積極參加班級及學校所組織的美術實踐活動;(3)學生能掌握一項以上(含一項)美術技能。
2.認知表現(xiàn)
認知表現(xiàn)主要包括欣賞評述、造型表現(xiàn)、設計應用、綜合探索等四項內容。認知表現(xiàn)的測評分必測和選測兩方面:欣賞評述為必測內容,采用筆試形式,由學校組織命題、施考、閱卷,并根據(jù)成績確定為P等或者E等;造型表現(xiàn)(繪畫、工藝制作等)、設計應用(創(chuàng)意設計等)、綜合探索(主題探索等)為選測內容,由學生任選其一進行測評。教師根據(jù)其測試水平評定為P等或E等。
認知表現(xiàn)的選測、必測兩方面測評結果均為P等,則認知表現(xiàn)評定為P等;測評結果含有E等,應評定為E等。認知表現(xiàn)為E等的學生允許補測一次,但其美術測評結果不能評定為A等。
。ǘy評結果的評定
1.學習品質和認知表現(xiàn)兩方面測評結果均為P等,則美術測評結果為P等,若兩方面測評結果中含有E等,則美術測評結果為E等。
2.學生在達到P等基礎上,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其美術測評結果可評定為A等。
。1)初中階段獲得省教育廳頒發(fā)的藝術特長水平(美術方面)B級及以上證書者;
(2)初中階段參加區(qū)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美術類獲得獎項者。
實踐與服務類
實踐與服務包含社會實踐、社會服務和安全教育與實踐三個分項。若三個分項測評結果為1A2P或2A1P或3A,則實踐與服務測評結果為A等;若三個分項測評結果為3P,則實踐與服務測評結果為P等;若三個分項測評結果含有E等,則實踐與服務測評結果為E等。
社會實踐測評實施辦法
。ㄒ唬y評的內容和方式
測評的內容包括完成課時情況及社會實踐表現(xiàn)兩個方面。
1.完成課時情況
完成課時情況測評主要由教師根據(jù)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情況進行綜合評定,測評結果分為P、E兩等。完成2周的社會實踐活動課時,包括參加區(qū)級以上社會實踐和學校勞動技術課程學習的,則可評定為P等,未完成社會實踐活動課時和學校勞動技術課程學習的,則評定為E等。
2.社會實踐表現(xiàn)
社會實踐表現(xiàn)的測評主要由教師在學生自評、互評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及成效進行綜合評定。測評結果分P、E兩等。
。ǘy評結果的評定
1.完成課時情況及社會實踐表現(xiàn)兩方面測評結果均為P等,則社會實踐測評結果為P等;若測評結果中含有E等,則社會實踐測評結果為E等。
2.學生在達到2個P等的基礎上,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其社會實踐類測評結果可評定為A等:
(1)初中階段榮獲校級及以上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個人社會實踐活動優(yōu)秀成果獎等榮譽稱號,并經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可評定為A等(校級比例控制在學校畢業(yè)生數(shù)10%以內);
。2)參加寧波市級及以上中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成果評比并獲獎者。
。3)參加寧波市初中勞動與技術操作比賽并獲獎者;
。4)初中階段參加由市教育局和市科協(xié)聯(lián)合主辦的中小學航空航天、航海,車輛模型比賽并獲獎者;
(5)初中階段參加區(qū)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或教育行政部門和科協(xié)聯(lián)合主辦的中小學科技活動并獲獎者。
社會服務測評實施辦法
。ㄒ唬┥鐣⻊諟y評內容和方式
社會服務測評的內容包括學生在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等方面的實踐表現(xiàn),由教師結合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評議及參加公益活動的證明等進行綜合評定。測評結果分P等和E等。
(二)測評結果的評定
1.學生能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社會服務活動和各項公益活動(每年2次以上),在家能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測評結果可評定為P等;
2.學生在P等的基礎上,初中階段榮獲校級及以上優(yōu)秀志愿者、學雷鋒積極分子等社會服務類榮譽稱號,并經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可評定為A等(校級比例控制在學校畢業(yè)生數(shù)的10%以內)。
安全教育與實踐測評實施辦法
(一)測評內容與方式
測評內容包括學生行為表現(xiàn)和學習效果兩個方面。
1.行為表現(xiàn)
行為表現(xiàn)主要包括學生參與學校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練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和習慣等情況,測評結果分為P、E兩個等第。
行為表現(xiàn)測評確定方法:行為表現(xiàn)測評必須同時符合下列三個條件即確定為P等,否則為E等。⑴學生在初中階段須參加4次以上的學校綜合性的安全演練;⑵學生在初中階段須完成《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規(guī)定的.社會安全、公共衛(wèi)生、意外傷害、網(wǎng)絡、信息安全、自然災害以及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個模塊相關內容的學習;⑶參加自救互救技術和心肺復蘇培訓活動。
2.學習效果
學習效果的測評主要由教師根據(jù)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及成效進行綜合測評。測評結果分為P、E兩等。測評由班主任結合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進行綜合評定。
。ǘy評結果的評定
1.行為表現(xiàn)和學習效果兩方面測評結果均為P等,則安全教育與實踐將測評結果為P等;若兩方面測評結果中含有E等,則安全教育與實踐測評結果為E等。
2.學生在達到2個P等的基礎上,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可評定為A等:
、懦踔须A段遇到公共安全突發(fā)事件或在安全演練中有突出表現(xiàn)者(由學校評定,比例控制在學校畢業(yè)生數(shù)的15%以內);
⑵在參加社會實踐基地學習中,掌握公共安全知識全面扎實、學習效果優(yōu)秀者(由區(qū)教育局認定的學生社會實踐基地與學?己舜_定,比例控制在學校畢業(yè)生數(shù)的15%以內);
、浅踔须A段參加區(qū)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各項安全知識競賽并獲獎者;
⑷初中階段參加區(qū)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自救互救技術比賽并獲獎者。
運動與健康類
運動與健康測評實施辦法
。ㄒ唬y評內容與方式
測評內容包括學習品質、運動技能、健康水平等三項。
1.學習品質
學習品質的測評主要是根據(jù)學生參與課內外體育活動的興趣、表現(xiàn)及效果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定,測評結果分P、E兩等。學習品質測評的確定方法:學習品質必須同時符合以下兩個條件即確定為P等,否則為E等。(1)學生每學期須達到教育行政部門規(guī)定的課時量(病、事假除外);(2)學生能積極參加班級及學校所組織的各項課外體育活動。
2.運動技能
運動技能主要反映在初中階段學習體育掌握的技術水平。每個學生每學年均須參加4項技術動作的測評,其中2項由學生根據(jù)學校實際,按照自己的特長和愛好自定,另2項必須是由教師指定所在學年所學的技術動作。測評結果分P、E兩等,測評結果為E等的學生允許補測一次。
3.健康水平
健康水平由教師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評結果,良、及格者確定為確定為P等,不及格者為E等。
。ǘy評結果的評定
1.學習品質、運動技能、健康水平等三項測評結果均達到P等,則運動與健康測評結果可評定為P等;若三項測評結果中含有E等,則運動與健康類測評結果為E等。
2.學生在達到P等基礎上,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其運動與健康類測評結果可評定為A等。
。1)初中階段參加過城運會、省運會、市運會、區(qū)運會各項體育比賽者,殘疾學生參加省、市區(qū)殘運會等各類殘疾人體育比賽者;
。2)初中階段參加過區(qū)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各類體育項目比賽者,殘疾學生參加區(qū)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殘聯(lián)組織的各類殘疾人體育項目比賽者;
。3)《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yōu)閮?yōu)秀等級者。
3.其他殘疾學生憑有效證明,直接視作P等。
探索與研究類
探索與研究包含信息技術、科學實驗操作、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等三個分項。其中,信息技術和科學實驗操作測評結果呈現(xiàn)為A、P、E等。鑒于目前學校開設課程的不平衡現(xiàn)象和操作技術上的因素,2016年,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項的測評繼續(xù)不設A等,測評結果只呈現(xiàn)P、E等。若三個分項測評結果為2A1P或1A2P,則探索與研究測評結果為A等;若三個分項測評結果為3P,則探索與研究測評結果為P等;若三個分項測評結果含有E等,則探索與研究測評結果為E等。
信息技術測評實施辦法
。ㄒ唬y評內容和方式
測評內容包括學習品質、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三個方面。
1.學習品質
學習品質測評主要由教師根據(jù)學生參與課內外信息技術信息活動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和習慣等情況,結合學生自評、小組互評進行綜合評定,測評結果分P、E兩等。
2.理論知識
理論知識主要反映學生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網(wǎng)絡文化等方面的程度。測評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以開卷筆試或網(wǎng)上在線測評方式進行。測試結果分P、E兩等。測試結果為E等的學生允許補測一次,但其信息技術測試結果不能評為A等。
3.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主要反映學生綜合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測評方式以上機測評和完成作品為主。測評結果分P、E兩等。測評結果為E等的學生允許補測一次,但其信息技術測試結果不能評定為A等。
。ǘy評結果的認定
1.學習、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三項測評結果均為P等,則信息技術測評結果為P等;若三方面測評結果中含有E等,則信息技術測評結果為E等。
2.學生在達到P等基礎上,符合以下條件之一,可評定為A等。
(1)初中階段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獲一級及以上證書者;
。2)初中階段參加省青少年信息學(計算機)競賽成績?yōu)楹细褚陨险撸?/p>
。3)初中階段參加寧波市級及以上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含發(fā)明及生物和環(huán)境科學實踐活動)并獲獎者;
。4)初中階段參加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獲獎者。
科學實驗操作測評實施辦法
(一)測評內容和方式
《科學》教材規(guī)定的學生必做的分組實驗,實驗項目由區(qū)中招辦選取其中10個實驗,在測評前一周公布。
。ǘy評組織
1.由學校組織對全體初三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測評,實行區(qū)域內監(jiān)考教師互派,原則上要求2天完成?茖W實驗考查時間為4月中旬,具體由區(qū)教研室牽頭,區(qū)教育裝備與信息管理中心配合,測評前一周公布實驗項目,測評時統(tǒng)一安排人員做好實驗考查的巡視工作。
2.測評前15分鐘,每個學生抽取其中一個實驗題目,并分批進入相應的測評場所參加測評。每個實驗的測評時間為20分鐘。
3.測評由兩名監(jiān)測人員對應7名學生(監(jiān)測人員由區(qū)中招辦統(tǒng)一安排)?鄯址种祽蓛擅O(jiān)測人員共同商定,并在學生的測評試卷上注明扣分點,當場在登記表上記分并簽名。
4.首次測評不及格者可申請參加一次補測。補測在正式測評后一周完成。
。ㄈy評結果的評定
每個實驗總分為20分。其中17~20分評定為A等,10~16分評定為P等,0~9分評定為E等。經補測成績及格(10分及10分以上)直接評定為P等。
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測評實施辦法
(一)測評的內容和方式
測評內容包括行為表現(xiàn)和學習效果兩個方面。
1.行為表現(xiàn)
行為表現(xiàn)主要包括學生參與本課程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和習慣等情況。由教師結合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進行綜合評定,測評結果分P、E兩等。
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兩方面學習表現(xiàn)均為P等,則本項測評結果為P等;若兩方面測評結果中含有E等,則本項學習表現(xiàn)測評結果為E等。
【鄞州區(qū)初中畢業(yè)生綜合素質測評的方案策劃】相關文章:
初中畢業(yè)生綜合素質測評方案范文10-29
象山縣初中畢業(yè)生綜合素質測評方案11-01
初中畢業(yè)生綜合素質測評自我評價02-14
中學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方案11-24
綜合素質測評系統(tǒng)03-06
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工作方案范文08-16
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總結12-28
學生的綜合素質測評總結05-18
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總結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