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畢設開題報告
本科生在畢設之際是需要制定出一份開題報告的。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本科生畢設開題報告,相信能帶給大家?guī)椭?/p>
本科生畢設開題報告一
一 、選題背景和意義
信用卡起源于美國。1915年,美國的一些百貨商店、飲食娛樂業(yè)、汽油公司向特定顧客發(fā)放一種金屬徽章作為信用籌碼,顧客可憑徽章在商店及其分號賒購商品,約期付款,這就是信用卡的雛形。上述籌碼在1950年演變?yōu)榫哂凶C明身份和支付功能的卡片,這是世界上第一張塑料卡。1951年,美國紐約弗蘭克林國民銀行發(fā)行了允許持卡人在規(guī)定的信用額度內在指定商戶消費的卡片,開始了銀行發(fā)行信用卡的歷史。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一些銀行發(fā)行了直接從客戶活期賬戶扣款、專供atm取款使用的借記卡,開始了銀行發(fā)行借記卡的歷史。
與國外相比,我國的信用卡業(yè)務起步較晚。信用卡在我國流通領域中出現始于八十年代初期。隨著改革開放,大批外國人士來華旅游或公干,傳統(tǒng)的現金結算方式無法滿足國外來賓的需要,中國銀行先后與國外七家信用卡公司簽訂了辦理這七家公司發(fā)行的七種國際主要信用卡的取現和直接購貨。1986年中國銀行又率先發(fā)行了中國第一張信用卡——人民幣長城卡。1988年又推出了中國第一張長城萬事達卡,1990年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也開始發(fā)行萬事達卡。1995年廣東發(fā)展銀行發(fā)行了我國第一張具有循環(huán)信用功能的信用卡。信用卡在中國從代理到發(fā)行,經歷了大約XX年時間,從無到有,并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支付方式。
近年來,由于我國信用環(huán)境建設不完善,銀行與持卡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持卡人違約等問題日益突出,加之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發(fā)卡機構在經營和管理過程中風險控制乏力及銀行間的無序競爭,致使該業(yè)務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逐步顯現,突出表現在信用卡持卡人違約和欺詐行為出現攀升的勢頭。因此,商業(yè)銀行在大力拓展信用卡發(fā)卡過程中,必須對信用卡業(yè)務風險進行認真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措施,這對于商業(yè)銀行防范和化解信用卡風險從而增加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信用風險分析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從60年代開始,美國、歐洲一些國家的學者已經開始信用風險評價模型的研究,并逐步應用到銀行業(yè)的客戶信用評分與風險管理之中。這期間統(tǒng)計學和運籌學等定量分析工具被運用到信用評分領域,主要采用傳統(tǒng)的多元參數統(tǒng)計方法,包括多元判別分析法(mda)、logit模型(martin 1997,ohlson 1980)以及運籌學的線性規(guī)劃分析方法等。20世紀90年代興起以神經網絡為代表的非參數統(tǒng)計方法,并逐步應用到信用評分模型。包括多層感知器(mlp)、bp算法網絡、概率神經網絡(pnn)(eric andlong 1995)、自組織映射神經網絡(som)(kiviluoto and bergius 1997)、玻爾茲曼機神經網絡(boltzman machine)(kryzanowsk,galler,wright1993)、遺傳算法以及多智能體系統(tǒng)等。
XX年1月,人民銀行的個人征信系統(tǒng)在全國正式運行,可以查詢到個人在商業(yè)銀行的借還款、信用卡、擔保等信用信息,以及相關的身份識別信息。我國絕大部分商業(yè)銀行已將查詢個人征信系統(tǒng)納入信貸管理流程。根據信用報告上的個人信息,在信貸審批和貸后管理時能夠甄別出高風險客戶群體,然后采取相應措施,降低風險損失。
目前,個人信用報告已成為商業(yè)銀行風險管理過程中的重要依據。但是,由于信用報告上的信息量大,審批人員做決策時需要一定的時間綜合考慮各類信息,同時審批工作難免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和片面性。為此,有必要根據個人信用報告開發(fā)征信局信用評分,為商業(yè)銀行提供決策支持,幫助其有效防范風險。
在美國,征信局信用評分主要由三大個人征信公司提供,分別是益百利(experian)、艾可飛(equifax)和美國環(huán)聯公司(trans union)。他們從各個銀行和信用卡公司獲取消費者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匯總,按照規(guī)定的格式向外界提供個人信用報告,報告中有一項是個人信用評分,同時還提供信用等級并給出比例。這三家公司的評分都由評分科技公司fair isaac提供,稱作fico系列信用評分。
在國內,目前還沒有類似的全國性的征信局信用評分,只有地方性資信公司的信用評分。比如上海資信公司推出的個人信用評分體系設立了7個評分等級,從-600分到1700分將個人信用狀況詳細量化,從而評出g~a 7個等級。深圳鵬元也于XX年推出了個人綜合信用風險評分——鵬元800。該信用評分體系共設6個等級,從320分~800分,每80分一級,每個分數對應一個違約概率,分數越高表示違約風險越低。
三、設計(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及預期目標
通過信用評分的方法來分析個人客戶的信用狀況,可以增強個人信貸決策的科學性與公正性,并且提高個人信貸決策的效率。因此越來越多的數學方法被引入到了信用評分中,概括來看,主要分為統(tǒng)計和非統(tǒng)計兩大類。統(tǒng)計方法主要包括判別分析、回歸分析、分類樹和最近鄰法,非統(tǒng)計方法包括神經網絡、遺傳算法、專家系統(tǒng)和數學規(guī)劃方法。從發(fā)展過程來看,雖然統(tǒng)計方法應用最早并且現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采用傳統(tǒng)的評估方法對企業(yè)客戶進行信用評價時,判斷失誤的例子經常發(fā)生,給信貸機構帶來巨大損失。而采用神經網絡評價系統(tǒng)不僅評價結果具有較高的可信度,而且可以避免信貸分析人員的主觀好惡和人情關系造成的錯誤,它以客戶的信用資料為輸入,將實際的信用情況作為評價結果輸出。bp神經網絡的網絡結構簡單,算法易于編程實現;bp網絡用最小均方差學習方式,只要有足夠的隱層和隱結點,可以逼近任意的非線性映射關系;實證結果表明,在眾多建議型神經網絡算法中,bp網絡具有很好的評估效果。
本科生畢設開題報告二
一、課題意義(包括課題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中等生是在班級中成績中等,平時表現不突出(既不特別優(yōu)秀也不特別差),也沒有突出特長吸引老師、家長注意的學生。單從心理健康教育 這一點來說,中等生是學校家長和老師最需要關注的群體,其原因其實很簡單:相對于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中等生面臨的升學壓力和精神壓力更大。他們是班級的主體,學習 上有一定基礎,將來班級升學率的高低主要取決于他們,所以老師對他們抱有極大的期望,同樣家長對這部分學生也懷著極大的期望,往往在有意無意中給他們加壓。而他們自己也同樣懷著較大的希望,希望自己能不斷進步,力爭擺脫中等生的位置。為此他們往往表現得十分懂事,學習上特別刻苦用功,甚至廢寢忘食。但由于學習基礎、方法、能力和先天素質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使得他們的學習效果欠佳,一次次沖擊都不能如愿,甚至倒退,最終使他們徹底喪失了信心,把一切失敗的根源都歸結為一個字:笨,從而產生了嚴重的自卑心理以及其他常見的心理問題。
更要命的是,這些學生的性格往往內向,平時安分守已,表現良好。所以他們的心理問題更具有隱蔽性,不易被人發(fā)現,班主任 老師為其表面現象所迷惑,再加上受“抓兩頭,帶中間”的傳統(tǒng)教育 格局的影響,往往沒有對中等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引起足夠的認識和重視,更談不上及時的心理疏導,導致這些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有極少數學生甚至發(fā)展成為精神病患者。
本論文在學生學習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狀態(tài)上,立足于中等生的常見心理問題,對不同性別、年級的中等生進行調查,根據其教師、家長的教育 方法,研究對他們成長的影響,從而找到適合中等生的教育,促進青少年成長。
二、文獻綜述(包括:1.理論的淵源及演進過程 2.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現狀和有待解決的問題 3.本人對所查文獻的評述等)
。ㄒ唬├碚摐Y源及其演進過程:
皮格馬利翁效應,也有譯“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 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亦稱“羅森塔爾效應(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應”。這是一次期望心理實驗。他們提供的名單純粹是隨便抽取的。他們通過“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堅定教師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雖然教師始終把這些名單藏在內心深處,但掩飾不住的熱情仍然通過眼神、笑貌、音調滋潤著這些學生的心田,實際上他們扮演了皮格馬利翁的角色。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因此變得更加自信,奮發(fā)向上的激流在他們的血管中蕩漾,于是他們在行動上就不知不覺地更加努力學習,結果就有了飛速的進步。
父母教養(yǎng)方式是父母的教養(yǎng)觀念、教養(yǎng)行為及其對兒童的情感表現的一種組合方式。這種組合方式是相對穩(wěn)定的,不隨情境的改變而變化,它反映了親子交往的實質。早在 19 世紀末,弗洛伊德就注意到了不同養(yǎng)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他對父母的角色做了簡單的劃分:父親負責提供規(guī)則和紀律,母親負責提供愛與溫暖。50 年代,parsons發(fā)展了弗洛伊德的觀點,并把這個問題與家庭角色及性別特征聯系起來,認為女性善于表達,情緒比較敏感,所以適于處理與孩子間的`各種關系;而男性指導性強,負責制定規(guī)則更好。sears 把這些思想與學習理論相結合,提出了教養(yǎng)方式中的兩個重要概念:溫暖和控制。baumrind 以此為基礎提出常見的三種教養(yǎng)方式:專制型、權威型、放縱型。
。ǘ﹪鴥韧鈱Ρ菊n題的研究現狀:
關于學生教育方式的研究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采取各種方法進行過多方面的相關探索和研究。學生教育方式研究所涉及對象非常寬泛,在年齡段的選擇上從以中學生為主,逐漸擴大到小學生 、初中生和高中生以及大學生 。從人群的選擇上,研究者選取了正常人,強迫癥、神經癥、焦慮癥、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社交恐怖癥患者,成年罪犯,少年犯,吸毒者等不同的人群探討教育方式的作用。教育方式研究領域從宏觀、籠統(tǒng)走向微觀、具體。研究者開始從宏觀、籠統(tǒng)的理論上的評述逐步地通過多種實證研究探討家教育方式對學生發(fā)展的各個方面具體的影響。在學生的應對方式問題上,很多研究表明良好的教育方式與學生積極的應對方式呈顯著正相關。
中等生長期不能收到老師重視及家長的認可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一、孤僻和抑郁心理狀態(tài)
少數學生抑郁寡言心煩意亂,腦力遲鈍,學習感到吃力,學習成績也一直在中下游徘徊,對未來感到茫然而無信心,憂心忡忡,人際關系很差,不想與人說話。經過調查了解,我們發(fā)現,產生這種心理狀態(tài)都是由各種主、客觀因素引起的。其中以家庭變故和教育不當兩種情況最為典型,對此,我們必須進行心理矯正。教師要主動找這些學生談心,通過主題班會、集體活動等方式,有意調動其參與,并告訴他,產生此種環(huán)境并非自身的錯誤引起的,而是家庭和教師錯誤對待的結果,教育其勇于面對挫折,戰(zhàn)勝消極情緒,克服自卑心理,以投入正常的學習生活中去。
二、對抗和逃避心理狀態(tài)
在管理中,時常發(fā)現有極少數學生,長期由于家長或教師對其要求過份嚴厲,使其感到精神上或自卑上受到傷害,一種情緒上變得煩躁、抑郁、狂燥,經常與家長、老師發(fā)生激烈沖突,甚至傷人;另一種情況是逃避,諸如離家出走等。這種心理狀態(tài)產生,主要是教育方法不當引起的。這就是要求家長和教師必須徹底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堅持正面教育,要循循善誘,以情感人,注重平時教育,不要等問題發(fā)展到很嚴重時采取過激行為。同時,要教育和引導學生,按照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來嚴格要求自己,正確理解校長和教師的良苦用心,使其正確認識自我,正確認識他人,不致于采取極端行為。
三、焦慮、恐懼心理狀態(tài)
這種心理狀態(tài)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緊張的學習壓力、社會壓力、家庭壓力和舊壓力等因素引起的。尹某是高二一位女生,學習成績較好,家長及學校對其期望較高,自己也希望高考時能考出好成績。于是,她學習非?炭啵綍r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很少有其他活動,也不同學交流,生怕自己學習成績會掉下來。由于過分的壓力,使她成績反而有所下降。她感到前途無望,整天胡思亂想,神經高度緊張,時常認為有人想謀害她,恐懼不安,經醫(yī)院檢查屬輕度精神分裂。諸如類似的例子在高中學生中為數不少,這就給教育者提出了一個重要唯一的出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各種類型的人才,幫助其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學校要加大實施素質教育力度,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yè) 負擔,使其各方面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三、嫉妒心理狀態(tài)
嫉妒通俗說法就是所謂“紅眼病”,這在學生中相當普遍,尤其在女同學中更是如此。當某些同學因表現好,成績好,得到老師表揚,同學們尊重時,少數同學則會產生嫉妒心理。譬如想方設法貶低他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想方設法抹去他人的成果,想方設法算計他從,甚至通過搜集他人的“隱私”將他人思想搞亂,搞臭。他們總希望自己強于他人,而當他們不如別人時,他們會常常因嫉妒而產生敵意。當他們認為不被人喜歡、欣賞和尊重時就氣急敗壞等。嫉妒心理對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干擾很大,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具有這種心理狀態(tài)的人認識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命運只能靠自己把握,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堅決克服其不良心態(tài)。
綜上所訴,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從多角度、多層次對教育方式進行過研究。關于教育方式的研究主要是涉及到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各方面,但是對于中等生的關注,就國內而言,還遠遠不夠,特別是在教育事業(yè)比較落后的地區(qū)。教育是致力于培養(yǎng)大部分未成年人,而不是讓少數人受到特別待遇,不論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本研究就是力求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對中等生的教育方式進行調查研究,找出中等生教育方式是否存在特殊性,并分析原因,提出對策,以求能對中等生的教育方式的改進有所幫助。
【本科生畢設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畢設開題報告08-06
畢設論文提綱怎么寫08-03
本科生的論文開題報告09-04
關于本科生開題報告格式08-08
本科生論文開題報告表范文12-20
本科生論文開題報告怎么寫12-19
英語本科生論文開題報告標準格式12-15
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開題報告02-16
本科生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表推薦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