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国产第2页,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精品伊人久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應用心理學碩士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

時間:2022-10-28 17:36:11 開題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應用心理學碩士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

  下面是小編為您準備的應用心理學碩士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供大家參考和借鑒噢!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后續(xù)精彩不斷,敬請關注!

應用心理學碩士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

  應用心理學碩士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一:

  1.心理學論文開題報告范文課題的目的及研究意義

 、拍康模罕狙芯康哪康氖峭ㄟ^在半年的研究時間,10次治療活動里面,使用合理情緒療法,檢驗合理情緒療法對監(jiān)獄長刑犯的抑郁病癥矯治的有效性即對病患情緒狀況的促進作用;并使正處于監(jiān)獄服刑中期的長刑犯認識到,情緒狀態(tài)并不是激動體驗的結果(人們體驗到某種不愉快的事件,某種失敗或者遭到排斥,都可以被稱為"激動體驗"),而是不合理信念的結果,并且使治療對象對他們先前存在的不合理對象產生懷疑,心理學碩士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范例)。合理情緒療法就是要幫助他們改變非理性的思維方式,認識其消極情緒的不合理、不現(xiàn)實之處,幫助他們學會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人與事物,以減少他們陷入情緒障礙的可能性。

  在糾正長刑犯非理性信念的基礎上,讓他們懂得一些抑郁癥的醫(yī)學知識,幫助他們分析自己的內心世界,發(fā)現(xiàn)自己性格上存在的問題以及為什么會在監(jiān)獄環(huán)境下患抑郁癥的原因;讓監(jiān)獄患者也能相信自己是可以掌握自己命運的,要針對自己的弱點加強鍛煉,改變原來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逐漸培養(yǎng)自己具有健康的人格,適應監(jiān)獄勞動改造的環(huán)境,積極地對待相對漫長的服刑期,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不管遭遇任何人生的變遷,都要從逆境中走出來,在生活中做一名強者。

 、埔饬x:一旦接受合理情緒療法治療的對象--長刑犯用合理信念取代了不合理信念,他們會感到更積極,就會做出更恰當的決定。從而使他們能正視自己所處的現(xiàn)狀,積極配合監(jiān)獄的管理,加強自身的改造,為將來刑期結束,重新融入社會而培養(yǎng)良好的心態(tài)和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能幫助監(jiān)獄管理人員更好地認識到患有抑郁癥的監(jiān)獄長刑犯的情緒特征和患病原因,從而促使他們更正確、合理地對待病患在服刑期間出現(xiàn)的特殊情況和表現(xiàn),給與病患更多的理解和人文關懷,幫助其克服情緒上的心理疾病,更好的參與改造。同時也有利于監(jiān)獄管理工作的進一步完善和細化。

  2.心理學論文開題報告范文課題的國內外的研究現(xiàn)狀合理情緒療法目前在治療罪犯中得到的應用較為廣泛:

 、艊庋芯浚孩侔·埃利斯曾進行了一些治療性犯罪人的嘗試,他利用情緒療法治療了一個28歲的露陰癖者。在前幾次的治療中,艾伯特·埃利斯就向這個治療對象表明了他存在的不合理思維,這些不合理信念導致這名治療對象體驗到一些消極情緒,例如,自憐、抑郁、憤怒等。因此,在治療這名露陰癖者的過程中,艾伯特·埃利斯向他指出了不合理思維,幫助他對每種不合理思維提出質疑。隨著患者放棄對自己提出的強制性要求,隨著他用別的內通替代了自己的偏好和愿望,他的行為變得不那么沖動了,他感到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反社會行為了。這種方式被稱為合理情緒療法的A-B-C模式。艾伯特·埃利斯在排斥治療對象的.行為的同時,接納治療對象本人。他幫助治療對象處理其敵意和抑郁情緒,從而降低這類消極情緒的強度。他幫助治療對象承認自己的愚蠢行為,但是,并不貶低治療對象本人,同時,也讓治療對象學會放松術。

  ②艾伯特·埃利斯還利用合理情緒療法治療一名精神病態(tài)者。他認識到,咨詢并不能對所有的精神病態(tài)者產生效果,但是,對于許多精神病態(tài)者來說,在他們虛張聲勢的行為后面,存在著焦慮和罪惡感。他們的犯罪行為往往是防御性的,因為他們不愿意承認自己是缺乏自尊的。艾伯特·埃利斯的治療不是責備這些人,而是努力向他們表明,他們的行為方式是自我挫敗性的。治療的關鍵是,要向他們表明,他們的犯罪行為對自己是有害的。

 、勰谋(M.Maultsby,1975)更廣泛地將這些技術應用于犯罪人的治療之中。例如,在緩刑犯和假釋犯中應用合理情緒療法,將15~20名緩刑犯和假釋犯組成治療小組,進行為期3個月的治療活動。每次進行集體治療活動的主要內容,就是圍繞合理情緒療法進行講解和討論,通過使用這種治療方法,似乎降低了這些犯罪人對假釋官的敵意。一旦犯罪人學會了不再使自己心煩意亂,他們就能更好地在別人的幫助下解決自己的問題。

  ④考克斯(S.Cox,1979)描述了利用合理情緒療法治療男性酗酒罪犯的情況。在治療中,要求80名男性酗酒罪犯參加治療計劃。在這些罪犯的年齡在21~62歲之間,主要是白種人。所有人在以前都被監(jiān)禁過至少一次。在進行治療后,這組罪犯每個月的違紀行為從20次下降到6次。在假釋后的前6個月中,只有2個人的假釋被撤銷。在13個表現(xiàn)良好的男犯中,在假釋后的2個月內,只有6個人的假釋被撤銷。

  ⑵國內研究:

  我國學者劉邦惠、黃希庭(2005),采用人格障礙診斷量表和艾森克人格問卷,對在押的220名男性罪犯的人格障礙及人格特征進行調查,調查的樣本絕大多數是長刑犯,刑期在十年以上的占91.8%。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

  ㈠罪犯人格障礙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普通人群,且與普通人群存在極顯著的差異。

  ㈡罪犯人格障礙與艾森克人格量表中情緒穩(wěn)定性,精神質,內外向三個因素有顯著的相關。其中,情緒穩(wěn)定性因素與12種類型人格障礙及總分存在極顯著的正相關;精神質因素與除強迫型以外的11種類型的人格障礙及總分存在極顯著的正相關;內外向因素與表演型,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以及自戀型人格障礙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與分裂樣人格障礙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情緒穩(wěn)定性因素可能是各型罪犯人格障礙的基本人格因素。該項測查結果還發(fā)現(xiàn),罪犯各型人格障礙的得分及總分都顯著高于普通人群,人格障礙的陽性率也非常高,這說明罪犯是人格障礙的高發(fā)群體,這似乎印證了人們的普遍看法。

  課題的研究內容20世紀90年代初期,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監(jiān)獄學研究室研究員吳宗憲將罪犯的監(jiān)獄適應不良劃分為2種類型,其中一種即退縮性監(jiān)獄適應不良,這是指罪犯將消極情緒指向自身,以損害、貶斥自身作為宣泄消極情緒的途徑的監(jiān)獄適應不良形式,這種適應的結果,會導致罪犯發(fā)生心理異常變化(包括冷漠、麻木、絕望、抑郁、神經癥、精神病)和自傷自殺等。通常,長刑犯在服刑初期,逐漸熟悉并適應監(jiān)獄服刑生活后,其表現(xiàn)特點主要是:對監(jiān)獄的環(huán)境和管理的不適應心理明顯,情緒不穩(wěn)定;罪重刑長,對未來看不到希望,沒有明確的目標,心理負擔較重,對周圍的人和事也持有較高的警惕性。而到了服刑中期,則是一個長刑犯接受刑罰處罰過程中的平穩(wěn)期,這一時期一般持續(xù)時間最長,是罪犯服刑生活的主體部分。罪犯經過一段時間的監(jiān)獄生活后,對服刑改造環(huán)境和監(jiān)獄的各項管理已基本適應,并會表現(xiàn)出以下特點:情緒相對穩(wěn)定,能夠安心服刑改造;在監(jiān)獄人民警察的指導下確定了自己的服刑目標,能夠以行為規(guī)范和罪犯考核標準來要求自己;罪犯在平穩(wěn)期的表現(xiàn)容易引起監(jiān)獄人民警察的懈怠心理。

  另外一方面,在長期的嚴格管理中,罪犯監(jiān)獄人格化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已有的研究發(fā)現(xiàn),長刑犯監(jiān)獄人格的重要特點就是刻板固執(zhí),做事循規(guī)蹈矩,墨守陳規(guī)等;另外也表現(xiàn)為:屈從,自卑,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些表現(xiàn)應該說都與改造罪犯的初衷背道而馳。心理學家埃利斯認為,人們的情緒和行為問題不是外部的激發(fā)性生活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個體的不同信念或解釋造成的結果。如果個體所持的是非理性信念,那么對生活事件或情境傾向于消極的解釋,進而導致消極的情緒和自我挫敗的行為。如果個體選擇了合理的信念,放棄了負性的解釋和非理性信念,個體的情緒和行為將隨之改善。艾里斯概括了引起抑郁焦慮、挫折的若干種非理性信念,例如:人應當得到生活中所有重要人物的喜愛和贊許;有價值的人應在各方面都比別人強;任何事情都要按自己的意愿發(fā)展,否則就很糟糕;情緒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自己無法控制;逃避困難和責任比正視它要容易得多,等等。從目前所查到的研究資料來看,國外通常使用合理情緒療法來治療焦慮、暴怒等情緒體驗以及極端性思維等認知歪曲的現(xiàn)象。使用合理情緒療法針對抑郁情緒,特別是患有抑郁病癥的監(jiān)獄長刑犯的研究目前還不多,筆者因此希望通過在監(jiān)獄內的調查與研究,了解監(jiān)獄內長刑犯患抑郁病癥的狀況,并通過使用合理情緒療法,讓他們懂得一些抑郁癥的醫(yī)學知識,幫助他們分析自己的內心世界,讓監(jiān)獄患者相信自己是可以掌握自己命運的,針對自己的弱點加強鍛煉,改變原來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逐漸培養(yǎng)自己具有健康的人格,適應監(jiān)獄勞動改造的環(huán)境,積極地對待服刑期和未來的人生。

  3.本課題的實行方案、進度及預期效果

  ⑴實行方案:

 、偈褂门R床上評定抑郁狀態(tài)時最常用的量表HAMD量表(24項版)對正處于服刑中期的監(jiān)獄長刑犯進行抑郁情緒狀態(tài)測量。

 、谠诘谝淮沃委熁顒又,治療人員簡明扼要地講一講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

 、蹅別治療與集體治療相互結合:治療人員在前三期內進行個別治療,在講解合理情緒療法理論并與之交流的同時,指出病患的不合理信念,迅速做出解釋;治療人員同時也可適當作對峙性的,可以勸說治療對象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也可以揭露、反駁治療對象的辯解,但是要無條件的接納治療對象。治療到團體階段時,采用角色扮演、讀書療法、講故事、生活哲理討論等方法幫助治療對象實現(xiàn)目標。例如,角色扮演涉及到在治療環(huán)境中練習新的行為,即在其它情景(例如獄中環(huán)境、出獄后的社會環(huán)境)中嘗試這些行為之前,首先涉及到在治療環(huán)境中練習這些行為。

 、茏詈,治療對象會在治療過程中逐漸變得喜歡自己,接納自己。治療對象同時必須承擔起如何進行選擇的全部責任:究竟是選擇正常的信念,還是選擇象原先一樣的反常信念?做出什么樣的選擇的決定權完全在于他們自己。

  ⑵課題進度:

 、2006年6月撰寫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2006年7月-8月查閱國內外相關研究資料;搜集符合監(jiān)獄長刑犯抑郁病癥測量的量表;認真學習和聯(lián)系合理情緒療法的具體技術;制定開展合理情緒療法的進程。

 、2006年9月中旬(17-23號)聯(lián)系南京某監(jiān)獄,并詢問該監(jiān)獄內各種刑期在押犯人的分布狀況。

 、2006年9月下旬(29、30號)前往南京該監(jiān)獄,使用抑郁癥測量量表對所有長刑犯進行記名測量。

 、2006年10月上旬(1-7號)對回收的量表進行統(tǒng)計。

  應用心理學碩士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二:

  一、關鍵詞:心理學論文 開題報告 中國論文 職稱論文

  二:課題的提出

  緊張、繁忙、競爭的氣氛也同樣籠罩中小學校園。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教師不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片面追求分數;學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臉上寫滿稚氣和青春的孩子們,背負著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該悠閑的雙休日,奔波于各種為他們特設的學習場所。經過了一天的學校生活,疲憊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們都在悠閑自在地欣賞電視節(jié)目,而小小的孩子還要伏案對付那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習題,電視中精彩的節(jié)目對他們來說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們的負擔實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開始厭學,有些孩子因為不堪忍受而逃學拒學,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煩惱。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起跑線上的教師,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急需解決,我們肩負的任務重如泰山。我們刻不容緩的任務就是對學生中出現(xiàn)的厭學情緒要及時的分析與研究,找出問題的根源,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在學生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給他們一片蔚藍的天空。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厭學是目前中小學生諸多學習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導致輟學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導和控制,就會發(fā)展為厭學癥;加袇拰W癥的學生往往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yè),怕考試,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曠課逃學。嚴重者一提到學習就惡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厭學癥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各種渠道對小學生厭學現(xiàn)象進行分析與研究,探尋其厭學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決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希望通過實踐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

  1、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學習效率有所提高。

  2、班主任工作更加細致、合理、有效,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更多的溝通,關系更加和諧、融洽。

  3、家長的教育方法更得當,與子女之間的交流更密切。

  4、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有所提高。

  意義: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盡快從厭學情緒中掙脫出來。

  四、研究內容

  本課題以研究本校厭學學生為主,以研究家長的教育方式、教師的教學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為輔,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學生的 厭學原因,尋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幫助厭學學生更好地學習,健康全面地發(fā)展。

  五、研究的原則

  1、系統(tǒng)性原則

  系統(tǒng)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對學生厭學現(xiàn)象的分析與研究中樹立系統(tǒng)觀、整體現(xiàn),對研究對象進行全面分析,包括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以及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因素,透過各種錯綜復雜的現(xiàn)象從中找出主導性的因素與線索,從而作出更有效的決策。

  2、教育性原則

  教育性原則要求教師在研究過程中始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尊重學生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動態(tài)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運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小學生,力求通過動態(tài)考查把握學生出現(xiàn)厭學情況的來龍去脈和問題癥結,不能靜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現(xiàn)象或行為表現(xiàn),應由果溯因,以動態(tài)的視野尋求其心理機制的運行和外部影響的發(fā)展脈絡,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綜合性原則

  綜合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分析與研究中,既要重視心理學方法和技術的使用,又要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的方法和技術,以利于發(fā)現(xiàn)厭學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

  5、指導性原則

  教師在找到學生厭學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確的判斷之后,要組織力量(或家長或老師或其他重要人物)對研究的對象進行必要的指導與教育,以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行為,解決問題,走出困境,更好地促進他們發(fā)展。

  6、異同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在研究中,既要注意掌握對象的一般心理特點和行為發(fā)展規(guī)律,又要充分考慮年齡差異、性別差異、知識水平差異,理解接受能力差異、家庭環(huán)境差異等影響,努力做到共性、個性的有機結合和統(tǒng)一。

  7、保密性原則

  在研究過程中,教師有責任對學生的談話內容結果予以保密,強調對研究對象的人格與利益的關系,學生的名譽和隱私權應受到道義上的維護和法律上的保證。

  8、主體性原則

  在研究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承認和尊重學生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自覺和積極性。

  9、寓教于樂原則

  要求教師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和形式,以滿足學生的需要,使學生懷著快樂——興趣的情緒學習。

  六、研究方法

  1、調查法(談話與問卷)

  通過談話與問卷了解各班級中有哪些學生有厭學現(xiàn)象及厭學的原因,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學生更客觀地了解自己,讓教師更有針對性地制訂具體的教育目標和方法。

  2、觀察法

  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語、表情、動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學習、勞動、游戲中的活動表現(xiàn),了解存在的問題,在掌握比較詳實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正確的分析與研究。

  3、個案法

  教師通過詳盡搜集厭學學生的有關資料,系統(tǒng)整理,綜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與合理性。

  4、資料文獻法

  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加強理論探討,為實踐指明方向。

  七、課題研究的難點

  受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拼命灌輸,課外則布置大量的作業(yè),通過大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地應付考試;家長對子女的期望過大,教育不得法。一些教師已經意識到應當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但家長不同意。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水平,許多家長在孩子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以后,還要布置額外的'作業(yè)讓孩子做。

  八、預期的目標和結果以及創(chuàng)新之處

  1、加強家校聯(lián)系

  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lián)系,做到聯(lián)手共管,使學生有個引導和支持。同時端正家長對子女讀書的看法,使其與校方達成共識。家長要根據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根據孩子學習情況、思維特點、興趣特長等,把握其“最近發(fā)展區(qū)”,在此基礎上,選擇符合孩子實際的階段性期望目標,為孩子規(guī)定的目標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圍之內,使孩子能夠并樂于努力去達到目標。另外,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一般要多表揚,少批評。還有,家長在教育方法上切忌簡單、粗暴,動輒棍棒相加,要以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多交流、多溝通,了解其思想動態(tài),給予及時的關心、指導。

  2、加強師生聯(lián)系

  有人說“教師是學生在學校里的家長”?梢娊處煂W生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教師應該走近學生,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內心世界,并且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給他們以信心與關愛,讓他們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能夠與學生交朋友的教師是出色的教師。教師絕對不能歧視學生,而應該正確引導學生。

  3、上好學習心理課

  厭學學生大多沒有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習缺乏內在動力,學習上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上好學習心理課,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指導課余生活

  教師應幫助學生正確合理地選擇自己的課余生活,禁止學生上網吧、游戲室等娛樂場所。可以召開“我的課余生活”、“做文明的網絡使者”等主題隊會,使學生受到啟迪和教育。

  九、課題研究任務分工

  十、研究的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研究論證階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1、確立研究方案;

  2、開題論證;

  3、進行學生學習能力分項調查(問卷法、談話法)。

  階段成果:調查報告、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階段(2009年11月~2010年2月)

  1、進行實驗,個案研究;

  2、適時反饋,調整研究策略;

  3、課題研究小組進行論證,并設計有效的評價手段和方法。

  階段成果:創(chuàng)造性學習個案及教學實踐階段經驗總結。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1、整理相關資料?偨Y得失,繼續(xù)深入研究。

  2、收集小課題研究成果,撰寫實驗論文及研究報告。

  3、展示課題成果。論文、案例、隨筆等。

  4、整理分析研究結果,結題論證。

  第四階段:反思提高

  最終成果形式:實驗報告、經驗論文和有一定推廣價值的開放性學習案例。

  十一、參考文獻

  1、楊心德:《學生的自我有效感與學習動機》,《教育研究》

  2、 黃榮光:代寫論文 《學生厭學現(xiàn)象的心理分析及矯正對策》

  3、張大均:《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應用心理學碩士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碩士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02-23

碩士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06-15

最新碩士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11-12

(實用)碩士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03-24

碩士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要點07-21

碩士生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12-08

心理學碩士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06-17

碩士開題報告06-17

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11-10

醫(yī)學碩士開題報告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