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国产第2页,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精品伊人久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小學語文古詩詞

時間:2024-05-24 15:45:00 古詩詞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古詩詞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古詩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古詩詞

小學語文古詩詞1

  一、教學過程描述

  老師在同學讀通詩句的基礎上引領小朋友疏通字詞,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師:從小學一年到現(xiàn)在俺們學了很多古詩,回憶一下,俺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首先要借助注釋,疏通字詞, 接著讀通詩句,了解詩意,最后想想畫面,體會情感。下面俺們借助注釋,疏通字詞,了解詩意,假如還有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師:借助注釋,你知道哪些詞和句的意思?

  生:俺理解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了的意思……

  師: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生:俺不理解蠶桑。

  師:誰理解了?

  生:蠶子、桑葉、蠶桑樹…..

  師:剛才俺們借助注釋知道了是結束的意思,再把蠶桑放進句中讀一讀——剛剛結束蠶子和桑葉又插秧,通嗎?蠶桑該做什么講?

  師點撥:看來理解古詩,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簡單的從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詩句中去讀。

  師:鄉(xiāng)村人家多忙呀!難怪詩人說:“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這里的閑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組詞說一說嗎?

  生:清閑、悠閑、空閑、休閑、閑暇……

  師:哪些詞的解釋放在這最合適?你能說說原因嗎?

  生:清閑的意思是沒有什么事情做,所以放在這兒最合適

  空閑的意思是人們沒有事情做,很無聊……

  師:你們說得言之有理,老師總結一下你們的說法,其實你們都想說,鄉(xiāng)村每個人都很忙,沒有人閑著呀!由此可見,他們就是這樣勤勞,來,讓俺們贊一贊勤勞的人吧!齊讀第二句詩。

 。病⑦@句寫人贊人,而第一句寫景,這句里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生:雨如煙是什么意思?

  師:剛才俺們知道子規(guī)的意思是杜鵑鳥,讀讀第二行詩,你知道杜鵑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嗎?

  生:杜鵑鳥在雨中鳴叫

  師:雨下得怎么樣?像什么?你能用上比喻和擬人手法說說嗎?

  生:雨像煙霧一樣又輕又小。

  蒙蒙細雨一直下著,讓天空蒙蒙朧朧,像童話中的仙境。

  那雨絲很細,細得像牛毛、花針、銀絲,俺的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層輕紗。

  雨絲輕得像煙霧在俺眼前縈繞……

 。、師:簡單疏通詩意后,俺們感受到鄉(xiāng)村的景色很美,現(xiàn)在讓俺們再一次走進詩句,品味其中的關鍵詞句,或許你對詩人筆下的鄉(xiāng)村四月有些新的認識。

  師:在第一行詩中哪些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生:綠遍山原的“遍”

  師引導:綠遍山原就像什么?

  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滿是的綠色,這綠色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碧綠的毛毯。

  師:你抓住“遍”字想開去,一用上比喻句,畫面就變得更活了,更美了。誰還能用上比喻的手法說說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畫面?

  生:此刻的山原已經(jīng)變成了綠色的海洋,像綠墨水打翻了似的;

  這綠色仿佛是山原的綠衣裳,讓山原充溢生機;

  山原綠得仿佛是被綠油漆染過似的……

  師:在大好的春光下,你都看到那些綠色?

  生:到處都是綠色,深綠淺綠,耀眼的綠,灰暗的綠;或濃或淡的新綠……

  綠得鮮亮、綠得耀眼,綠得充溢了生機。

  師: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詞,聯(lián)系生活的場景,選一行詩,寫寫鄉(xiāng)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用上學過得好詞佳句就更好了。

 。ǚ乓魳纷陨韺,再交流)

  師評:隨著你的描述,俺仿佛看到看到一塊塊明鏡似的水田,泛著點點銀光,使鄉(xiāng)村得更純,如同無瑕的翡翠。你豐富的想象,讓俺聽到了杜鵑鳥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讓這幅畫卷充溢生機,這真是一首動聽和諧的春之曲呀!

 。、師:鄉(xiāng)村四月有聲有色,有靜有動,色彩鮮亮,充溢生機,多美的田園風光!合上書,閉上眼,想象著畫面,讀出你的感受。(齊背)

  師:春天是萬物復蘇的時節(jié),是農家耕種的時節(jié),看著鄉(xiāng)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著家家戶戶忙碌的身影,俺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話:“一年之計在于春”,你能體會鄉(xiāng)下人家此時的心情嗎?

  生:他們很快樂。

  師:為什么快樂?

  生:為秋天的豐收,為過上好日子而快樂。

  師:對,他們享受著大好的春光,神往著幸福的生活。春天,他們不只播下的是種子,還有希望!他們春天播種希望,秋天豐收碩果,累,但快樂地享受生活。

  5、師:詩人就這樣飽含贊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溢活力的鄉(xiāng)村美景,放聲朗讀,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R背全詩)

  在小朋友們的朗朗書聲中,本堂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三、考慮題

  同學的個性化見解越來越多,各有千秋,但有時同學說得寬泛,甚至還會游離于文本以外,時效性的語文課堂不能為了“尊重”同學的“自主”性,不顧課文的思路,不顧全局,東說一句西說一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所以在關注個體差別,珍視同學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的同時,怎樣對同學的價值取向,創(chuàng)意閱讀進行正確引導與評價,重視同學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正確導向。

  四、分析與研究

  語文課程規(guī)范指出:“閱讀是同學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同學的閱讀實踐。應讓同學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考慮,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同學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閱讀教學是同學、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個性化閱讀教學第一就是同學自主閱讀,自讀自悟,只有讀懂文本,讀通文本才干有所感悟和考慮。同學是閱讀的主體,應該讓同學以真正的“讀者”地位,能夠自主閱讀、直接閱讀,只有在課堂上給足時間讓同學閱讀課文,同學與文本的對話及自主閱讀才干夠體現(xiàn)。因此,俺們的課堂重在給足同學讀書的時間,同學在讀的過程中悟得越多,積累的效果就會越好。

  教師還應成為同學閱讀的.導師,而不是居高臨下控制信息的專制權威,并積極營造親密和諧的氣氛讓同學在民主平等的前提下,在充溢人情味的課堂氛圍中進行交流。

  閱讀教學中要尊重同學的獨特體驗:同學是閱讀主體,在閱讀過程中,往往會使解讀課文各有千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同學對文本的理解,不要刻意尋求“統(tǒng)一答案”“規(guī)范答案”,為同學個性化閱讀創(chuàng)設空間,促進同學的個性化發(fā)展。例如:在這堂課中,從這一個“閑”字的理解,就充沛體現(xiàn)了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對同學的尊重,同學對文本的解讀也非常深入,理解、感受深刻,老師沒有用規(guī)范化的解讀去規(guī)范同學的閱讀和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可是,在同學說得寬泛,甚至游離于文本以外時,俺們不能為了“尊重”同學的“自主”性,不顧課文的思路,不顧全局,東說一句西說一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所以在關注個體差別,珍視同學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的同時還要對同學的價值取向,創(chuàng)意閱讀進行正確引導與評價,重視同學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正確導向。

 。薄⒔涣鞲形蝮w驗要以同學的讀書與考慮為基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假如同學只是粗粗地讀了一遍課文,句子都尚未讀通,教師就花很多時間讓同學說感悟,這樣做且不說收不到教學實效,還把浮躁的風氣帶到讀書活動中。因此,應讓同學在充沛讀與思的基礎上說感悟說體驗。例如:在對“綠遍”的理解上,老師首先讓同學仔細品讀第一行,在同學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礎上,引導同學用上比喻的手法,說說綠得像什么?有哪些綠色?在充沛想象、充沛說的基礎上引導同學寫下這時優(yōu)美的畫卷,進而將自身的感受帶到讀書中展現(xiàn)出來。就這樣,讀書、感悟層層推進。

  2、交流感悟體驗要有層次感,要突出重點:

  讀課文時,同學的思維活動有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深化過程,情感活動有一個入境入情到動情抒情的發(fā)展過程。多讀課文不是傻讀課文,而是讓閱讀層層推進,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和質量。讀中說感悟與體驗的要求也隨之步步提高。如在品讀詩句的一開始,從教師與同學的對話中,俺們不難看出,老師在學習中提出的要求具有很明確的層次感,在借助注釋整體感知詩意的情況下,抓住關鍵字詞品讀詩句,了解詩意,進而體會作者的情感,有所感悟,三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

 。场⒄f感悟說體驗還要選擇重點,忌泛忌濫。課文的重點往往是全文的精華所在,是深入閱讀的切入口。它可以是一個片段,也可以是課文中的關鍵性詞句,即所謂的“文眼”“點睛之筆”。對課文的重點,首先要細細地讀,讀出課文的情味;繼而細細地思,思它在全文中的地位、作用,與整體的有機聯(lián)系,體會字里行間豐富的內涵。例如,這堂課中,教師抓住“遍”,引導同學展開想象,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手法,將同學頭腦中的畫面再現(xiàn),既體會了字里行間豐富的內涵,又進行了語言訓練,一舉兩得。

 。础檎n堂教學的生成而預設:

  生成是一種教學方式!吧伞睆娬{的是教師、同學、文本三者之間的互動,即同學在原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與教師、文本的對話交往,實現(xiàn)意義的獲得及自俺主體的建構!吧伞闭,當然首先是同學,同時也是教師與文本,三者通過對話,一起進入一個新境界。

  同學的學習和發(fā)展具有動態(tài)性與整體性,教師在課前是很難完全預設的。正如鐘啟泉說的那樣:“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在生長、生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對智慧沒有挑戰(zhàn)性的課堂教學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沒有生命氣息的課堂也不具有生成性。從生命的高度來看,每一節(jié)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過程!崩缭谶@堂課中,老師引導同學通過組詞理解了“閑”的意思,讓同學明白了他們就是這樣勤勞。接著由 “一年之計在于春”這句詩,讓同學體會鄉(xiāng)下人家此時的心情。同學的回答是:(他們享受著大好的春光,神往著幸福的生活,累并快樂著。)在此基礎上,老師順學而導,說:對,在春天,他們不只播下的是種子,還有希望!他們春天播種希望,秋天豐收碩果,累,但快樂地享受生活。

  同學在原來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與教師、文本的對話交往,獲得了新的自俺體驗,進入一個新境界,使課堂真正成為了極富生命力的課堂。

  五、感悟

  閱讀教學中,只有在關注同學個體差別,珍視同學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的同時,對同學的價值取向,創(chuàng)意閱讀進行正確引導與評價,重視同學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正確導向,才干使語文課堂成為真正富有生命氣息的課堂,才干讓同學在閱讀活動中真真正正地健康地生長起來。

小學語文古詩詞2

  【小學一年級】

  上冊:《畫》高鼎《畫雞》唐寅,《靜夜思》李白,《憫農》李紳

  《畫》(清)高鼎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畫雞》(明)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靜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憫農》(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下冊:《春曉》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見》袁枚,《小池》楊萬里

  《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揚柳醉青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所見》(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小池》(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學二年級】

  上冊:《贈劉景文》蘇軾,《山行》杜牧,《回鄉(xiāng)偶書》賀知章,《贈汪倫》李白

  《贈劉景文》(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山行》(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回鄉(xiāng)偶書》(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贈汪倫》(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下冊:《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敕勒歌》北朝民歌,《望廬山瀑布》李白,《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杜甫

  《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絕句》(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小學三年級】

  上冊:《小兒垂釣》胡令能,《夜書所見》葉紹翁,《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王維,《望天門山》李白,《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

  《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夜書所見》(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門山》(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飲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下冊:《詠柳》賀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隱

  《詠柳》(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嫦娥》(唐)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學四年級】

  上冊:《題西林壁》蘇軾,《游山西村》陸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維,《過故人莊》孟浩然,《大江歌罷掉頭東》周恩來

  《題西林壁》(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渭城朝雨徘岢荊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過故人莊》(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大江歌罷掉頭東》周恩來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下冊:《獨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劉禹錫,《憶江南》白居易,《鄉(xiāng)村四月》翁卷,《四時田園雜興》范成大,《漁歌子》張致和

  《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無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憶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鄉(xiāng)村四月》(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四時田園雜興》(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漁歌子》(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小學五年級】

  上冊:《泊船瓜洲》王安石,《秋思》張籍,《長相思》(山一程)納蘭性德,《卜算子詠梅》毛澤東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秋思》(唐)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長相思》(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卜算子詠梅》毛澤東1961年12月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下冊:《涼州詞》王之渙,《牧童》呂巖,《舟過安仁》楊萬里,《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辛棄疾,《浪淘沙》劉禹錫

  《涼州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牧童》(唐)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舟過安仁》(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浪淘沙》(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

  【小學六年級】

  上冊:《一字詩》陳沆,《詩經(jīng)采薇》(節(jié)選),《春夜喜雨》杜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天凈沙秋》白樸,《逢入京使》岑參,《馬詩》李賀

  《一字詩》(清)陳沆

  一帆一槳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詩經(jīng)采薇》(節(jié)選)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天凈沙秋》(元)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逢入京使》(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馬詩》(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下冊:《明日歌》錢鶴灘,《元日》王安石,《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七步詩》(三國魏)曹植,《鳥鳴澗》王維,《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江畔獨步尋花》杜甫,《石灰吟》于謙,《竹石》鄭燮,《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已亥雜詩》龔自珍,《浣溪沙》蘇軾,《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

  《明日歌》(清)錢鶴灘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七步詩》(三國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鳥鳴澗》(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江畔獨步尋花》(唐)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石灰吟》(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竹石》(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已亥雜詩》(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宋)蘇軾(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宋)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小學語文古詩詞3

  3月10日,我參加了古詩詞教學的聽課以及培訓活動,

  聽了四位老師的精彩課堂,感觸頗深,下面就來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每一位老師以配樂、吟唱、朗誦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的古詩詞課,這幾堂課讓我眼前一亮,心頭一震。各位老師雖然授課的風格、運用的教學藝術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師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內涵,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富有魅力的語言藝術,將我們帶到經(jīng)典詩文教學的神圣殿堂,讓我們回味無窮。每一堂都呈現(xiàn)出老師們精湛獨到的教學藝術,每一個教學案例都讓我們受益匪淺。高老師執(zhí)教《水調歌頭﹒丙辰中秋》,讓我印象最深刻。高老師用學生最熟悉的《靜夜思》導入,再通過簡介作者、寫作背景等 ,讓學生來整體感知詞,使學生對詞有更深的理解,更能體會詞的意境。學生結合注釋,能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學中高老師融入學生最熟悉的節(jié)日中秋,讓學生融入具體的場景中,更能體會出詞人當時的心情。每個問題都設置得相當好,讓整個課堂很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既弄懂詩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詩的意境,以及詞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

  看到各位老師的風采以及培訓,我的心中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有了一種新的感受和認識,多了一層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還缺乏更多的思考,以及厚重的文化積淀,因此要想在教學中不斷推陳出新,就必須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不斷總結,不斷反思。

  通過此次學習,對我在以后的古詩詞教學有了一定思路,在以前的古詩詞教學中,只注重學生是否懂了句子的意思,而沒有讓學生深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古詩詞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要讀懂詩句的意思,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那就得借助一些相關資料,如詩人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通過這些介紹,學生才能體會到詩人當時的心情。吟唱教學法也是一種很有趣的教學方法,這不僅要求老師要具備詩詞底蘊,還要具備一定的音樂知識。通過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對古詩詞感興趣,在快樂中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

小學語文古詩詞4

  一年級

  山村詠懷

  (宋)邵康節(jié)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所見

  【清】 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

  二年級

  .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山行

  杜牧(唐)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回鄉(xiāng)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贈汪倫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草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絕句四首(其三)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三年級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

  宋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四年級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秋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長相思

  【清】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逾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牧童》

  唐 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

  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

  不脫蓑衣臥月明。

  舟過安仁

  【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

  不是遮頭是使風。

  五年級

  ·七律 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小學語文古詩詞5

  一年級上冊

  一去二三里 登鸛雀樓 靜夜思

  北宋邵雍 唐王之渙 唐 李白

  一去二三里, 白日依山盡, 床前明月光,

  煙村四五家。 黃河入海流。 疑是地上霜。

  亭臺六七座, 欲窮千里目, 舉頭望明月,

  八九十枝花。 更上一層樓。 低頭思故鄉(xiāng)。

  畫 夜宿山寺 梅花

  唐 王維 唐李白 宋 王安石

  遠看山有色, 危樓高百尺, 墻角數(shù)枝梅,

  近聽水無聲。 手可摘星辰。 凌寒獨自開。

  春去花還在, 不敢高聲語, 遙知不是雪,

  人來鳥不驚。 恐驚天上人。 為有暗香來。

  一年級 下冊

  春曉 詠柳 憫農

  唐孟浩然 唐賀知章 唐 李紳

  春眠不覺曉, 碧玉妝成一樹高, 鋤禾日當午,

  處處聞啼鳥。 萬條垂下綠絲絳。 汗滴禾下土。

  夜來風雨聲, 不知細葉誰裁出, 誰知盤中餐,

  花落知多少。 二月春風似剪刀。 粒粒皆辛苦。

  絕句 春游湖 小池

  唐杜甫 宋 徐俯 宋 楊萬里

  遲日江山麗, 雙飛燕子幾時回? 泉眼無聲惜細流,

  春風花草香。 夾岸桃花蘸水開。 樹陰照水愛晴柔。

  泥融飛燕子, 春雨斷橋人不渡, 小荷才露尖尖角,

  沙暖睡鴛鴦。 小舟撐出柳陰來。 早有蜻蜓立上頭。

  早發(fā)白帝城 宿新市徐公店

  唐李白 宋 楊萬里

  朝辭白帝彩云間, 籬落疏疏一徑深,

  千里江陵一日還。 樹頭花落未成蔭。

  兩岸猿聲啼不住, 兒童急走追黃蝶,

  輕舟已過萬重山。 飛入菜花無處尋。

  二年級上冊

  游子吟 望廬山瀑布

  唐 孟郊 唐 李白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日照香爐生紫煙,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遙看瀑布掛前川。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長歌行(節(jié)選) 絕句 尋隱者不遇

  漢樂府民歌 唐 杜甫 唐 賈島

  百川東到海, 兩個黃鸝鳴翠柳, 松下問童子,

  何時復西歸。 一行白鷺上青天。 言師采藥去。

  少壯不努力, 窗含西嶺千秋雪, 只在此山中,

  老大徒傷悲。 門泊東吳萬里船。 云深不知處。

  山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回鄉(xiāng)偶書

  唐杜牧 唐 劉長卿 唐 賀知章

  遠上寒山石徑斜, 日暮蒼山遠, 少小離家老大回,

  白云深處有人家。 天寒白屋貧。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停車坐愛楓林晚, 柴門聞犬吠, 兒童相見不相識,

  霜葉紅于二月花。 風雪夜歸人。 笑問客從何處來。

  二年級 下冊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雜詩 竹石

  唐 李白 唐王維 清 鄭燮

  故人西辭黃鶴樓, 君自故鄉(xiāng)來, 咬定青山不放松,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應知故鄉(xiāng)事。 立根原在破巖中。

  孤帆遠影碧空盡, 來日綺窗前, 千磨萬擊還堅勁,

  唯見長江天際流。 寒梅著花未? 任爾東西南北風。

  贈花卿 小兒垂釣 花 影

  唐杜甫 唐胡令能 宋 蘇軾

  錦城絲管日紛紛, 蓬頭稚子學垂綸, 重重疊疊上瑤臺,

  半入江風半入云。 側坐莓苔草映身。 幾度呼童掃不開。

  此曲只應天上有, 路人借問遙招手, 剛被太陽收拾去,

  人間能得幾回聞? 怕得魚驚不應人。 卻教明月送將來。

  賦得古原草送別

  采蓮曲 唐 白居易

  唐王昌齡 離離原上草,

  荷葉羅裙一色裁, 一歲一枯榮。

  芙蓉向臉兩邊開。 野火燒不盡,

  亂入池中看不見, 春風吹又生。

  聞歌始覺有人來。 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三年級上冊

  所見 鹿柴 敕勒歌

  清袁牧 唐 王維 北朝民歌

  牧童騎黃牛, 空山不見人, 敕勒川,陰山下。

  歌聲振林樾。 但聞人語響。 天似穹廬,

  意欲捕鳴蟬, 返景入深林, 籠蓋四野。

  忽然閉口立。 復照青苔上。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舟夜書所見 樂游原

  清査慎行 唐李商隱

  月黑見漁燈, 向晚意不適,

  孤光一點螢。 驅車登古原。

  微微風簇浪, 夕陽無限好,

  散作滿河星。 只是近黃昏。

  蜂 望天門山 贈劉景文

  唐 羅隱 唐李白 宋 蘇軾

  不論平地與山尖, 天門中斷楚江開, 荷盡已無擎雨蓋,

  無限風光盡被占。 碧水東流至此回。 菊殘猶有傲霜枝。

  采得百花成蜜后, 兩岸青山相對出, 一年好景君須記,

  為誰辛苦為誰甜? 孤帆一片日邊來。 正是橙黃橘綠時。

  三年級下冊

  村居 江畔獨步尋花 春 日

  清高鼎 唐杜甫 宋 朱熹

  草長鶯飛二月天, 黃四娘家花滿蹊, 勝日尋芳泗水濱,

  拂堤楊柳醉春煙。 千朵萬朵壓枝低。 無邊光景一時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留連戲蝶時時舞, 等閑識得東風面,

  忙趁東風放紙鳶。 自在嬌鶯恰恰啼。 萬紫千紅總是春。

  大林寺桃花 峨眉山月歌 宿建德江

  唐白居易 唐 李白 唐 孟浩然

  人間四月芳菲盡, 峨眉山月半輪秋, 移舟泊煙渚,

  山寺桃花始盛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日暮客愁新。

  長恨春歸無覓處,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 野曠天低樹,

  不知轉入此中來。 思君不見下渝州。 江清月近人。

  牧童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唐呂巖 宋 楊萬里

  草鋪橫野六七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笛弄晚風三四聲。 風光不與四時同。

  歸來飽飯黃昏后, 接天蓮葉無窮碧,

  不脫蓑衣臥明月。 映日荷花別樣紅。

  四年級上冊

  四時田園雜興 初秋行圃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宋范成大 宋楊萬里 唐 王維

  晝出耘田夜績麻, 落日無情最有情,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村莊兒女各當家。 偏催萬樹暮蟬鳴。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童孫未解供耕織, 聽來咫尺無尋處, 遙知兄弟登高處,

  也傍桑陰學種瓜。 尋到旁邊不作聲。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洞庭 子夜吳歌

  唐劉禹錫 唐 李白

  湖光秋月兩相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潭面無風鏡未磨。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遙望洞庭山水翠,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白銀盤里一青螺。

  別董大 飲湖上初晴后雨 元 日

  唐高適 宋 蘇軾 宋 王安石

  千里黃云白日曛, 水光瀲滟晴方好, 爆竹聲中一歲除,

  北風吹雁雪紛紛。 山色空濛雨亦奇。 春風送暖入屠蘇。

  莫愁前路無知己, 欲把西湖比西子, 千門萬戶曈曈日,

  天下誰人不識君? 淡妝濃抹總相宜。 總把新桃換舊符。

  四年級 下冊

  游園不值 泊船瓜洲 清 明

  宋葉紹翁 宋王安石 唐 杜牧

  應憐屐齒印蒼苔, 京口瓜洲一水間,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小扣柴扉久不開。 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路上行人欲斷魂。

  春色滿園關不住, 春風又綠江南岸, 借問酒家何處有,

  一枝紅杏出墻來。 明月何時照我還。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送元二使安西 浪淘沙 墨 梅

  唐王維 唐劉禹錫 元 王冕

  渭城朝雨浥輕塵, 九曲黃河萬里沙, 我家洗硯池邊樹,

  客舍青青柳色新。 浪淘風簸自天涯。 朵朵花開淡墨痕。

  勸君更盡一杯酒, 如今直上銀河去, 不要人夸好顏色,

  西出陽關無故人。 同到牽牛織女家。 只留清氣滿乾坤。

  題西林壁 楓橋夜泊

  宋蘇軾 唐 張繼

  橫看成嶺側成峰, 月落烏啼霜滿天,

  遠近高低各不同。 江楓漁火對愁眠。

  不識廬山真面目, 姑蘇城外寒山寺,

  只緣身在此山中。 夜半鐘聲到客船。

  五年級上冊

  十五夜望月 石灰吟 秋 思

  唐 王建 明于謙 唐 張籍

  中庭地白樹棲鴉, 千錘萬鑿出深山, 洛陽城里見秋風,

  冷露無聲濕桂花。 烈火焚燒若等閑。 欲作家書意萬重。

  今夜月明人盡望, 粉身碎骨全不怕, 復恐匆匆說不盡,

  不知秋思落誰家。 要留清白在人間。 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觀書有感 寄揚州韓綽判官 客中作

  宋朱熹 唐杜牧 唐 李白

  半畝方塘一鑒開, 青山隱隱水迢迢, 蘭陵美酒郁金香,

  天光云影共徘徊。 秋盡江南草未凋。 玉碗盛來琥珀光。

  問渠哪得清如許? 二十四橋明月夜, 但使主人能醉客,

  為有源頭活水來。 玉人何處教吹簫? 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登幽州臺歌 終南望余雪

  唐陳子昂 唐 祖詠

  前不見古人, 終南陰嶺秀,

  后不見來者。 積雪浮云端。

  念天地之悠悠, 林表明霽色,

  獨愴然而涕下。 城中增暮寒。

  五年級 下冊

  江南春 江畔獨步尋花 漁歌子

  唐杜牧 唐 杜甫 唐 張志和

  千里鶯啼綠映紅, 黃師塔前江水東, 西塞山前白鷺飛,

  水村山郭酒旗風。 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流水鱖魚肥。

  南朝四百八十寺, 桃花一簇開無主, 青箬笠,綠蓑衣,

  多少樓臺煙雨中。 可愛深紅愛淺紅? 斜風細雨不須歸。

  寒食 約客 書湖陰先生壁

  唐韓翃 宋 趙師秀 宋 王安石

  春城無處不飛花,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 茅檐長掃靜無苔,

  寒食東風御柳斜。 青草池塘處處蛙。 花木成畦手自栽。

  日暮漢宮傳蠟燭, 有約不來過夜半, 一水護田將綠繞,

  輕煙散入五侯家。 閑敲棋子落燈花。 兩山排闥送青來。

  滁州西澗 四時田園雜興

  唐韋應物 宋 范成大

  獨憐幽草澗邊生, 梅子金黃杏子肥,

  上有黃鸝深樹鳴。 麥花雪白菜花稀

  春潮帶雨晚來急, 日長籬落無人過,

  野渡無人舟自橫。 唯有蜻蜓蛺蝶飛。

  六年級上冊

  舟過安仁 磧中作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楊萬里 唐岑參 宋 陸游

  一葉漁船兩小童, 走馬西來欲到天, 三萬里河東入海,

  收篙停棹坐船中。 辭家見月兩回圓。 五千仞岳上摩天。

  怪生無雨都張傘, 今夜不知何處宿, 遺民淚盡胡塵里,

  不是遮頭是使風。 平沙萬里絕人煙。 南望王師又一年。

  暮江吟 涼州詞 江村即事

  唐白居易 唐王翰 司空曙

  一道殘陽鋪水中, 葡萄美酒夜光杯, 釣罷歸來不系船

  半江瑟瑟半江紅。 欲飲琵琶馬上催。 江村月落正堪眠。

  可憐九月初三夜, 醉臥沙場君莫笑, 縱然一夜風吹去,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只在蘆花淺水邊。

  已亥雜詩 題畫蘭

  清龔自珍 清 鄭燮

  九州生氣恃風雷, 身在千山頂上頭,

  萬馬齊喑究可哀。 突巖深縫妙香稠。

  我勸天公重抖擻, 非無腳下浮云鬧,

  不拘一格降人才。 來不相知去不留。

  六年級 下冊

  題臨安邸 出塞 鄉(xiāng)村四月

  宋林升 唐王昌齡 宋 翁卷

  山外青山樓外樓, 秦時明月漢時關, 綠遍山原白滿川,

  西湖歌舞幾時休。 萬里長征人未還。 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暖風熏得游人醉, 但使龍城飛將在,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不教胡馬度陰山。 才了蠶桑又插田。

  觀獵 惠崇《春江晚景》

  唐王維 宋 蘇軾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竹外桃花三兩枝,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春江水暖鴨先知。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蔞蒿滿地蘆芽短,

  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正是河豚欲上時。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冬夜讀書示子聿

  唐杜甫 宋 陸游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古人學問無遺力,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少壯工夫老始成。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紙上得來終覺淺,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絕知此事要躬行。

  西江月

  宋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臺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小學語文古詩詞6

  一、利用繪畫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大都繪聲繪色,情景交融,展現(xiàn)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畫。在誦讀過程中要善于運用簡筆畫勾勒出古詩的情景,讓學生形象地了解古詩意思,便于誦讀和記憶。如寇準的《華山》,引導學生誦讀“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一句,簡筆畫勾出―― 一座高高聳立在群山之中的華山;誦讀“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時,一邊在華山之上添畫太陽,一邊在華山山腰畫上朵朵白云。簡單明快的線條,留給學生直觀形象的記憶,學生讀起來一定有滋有味。

  又如駱賓王的《鵝》一詩,圖畫背景是一個兩邊長滿綠樹的小池塘,一只雪白的鵝正在水面上彎著長脖子朝天空叫,水下是清晰可見的紅色腳掌有節(jié)奏地劃動著,“綠”“白”“紅”色彩艷麗,煞是好看。

  像這樣的古詩教學還有《江南》《獨坐敬亭山》《夜宿山寺》等,教師在作畫過程中,學生逐步加深對字詞、詩句的感知,同時因為動腦又動手,學生興趣濃,積極性高,背誦起來,大腦中不由便出現(xiàn)了這樣的畫面,避免機械式的死記硬背。學生也由最初的“美感”到“喜愛”,由“喜愛”到“關注”,由“關注”到“誦讀”,層層遞進,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對古詩的領悟力。

  二、借助故事

  低年級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而在古詩中,有許多是詩人所經(jīng)歷的一些事情,如果在教學時加以改編成一個富有情趣的故事,那么學生在會讀的基礎上,一定能理解古詩背后的道理。如在誦讀《游子吟》一詩時,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情景:有一天,孟郊要出遠門,夜已很深,母親還在油燈下為兒子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衣裳,衣裳千針萬線,縫得密密的,生怕兒子回來太晚,衣服穿破沒人補。第二天,孟郊上路了,他看到路邊的小草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生機勃勃,心想:母親的恩情不就像這太陽的光輝嗎?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也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通過一邊講故事,一邊誦讀古詩,學生會覺得生動有趣。借助講故事進行誦讀的古詩還有《華山》《憫農》《靜夜思》等等。

  三、再現(xiàn)情景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古詩大多是抒情詩,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有的是直接抒情。吟詠這些古詩,可以給人以情的`感染、美的陶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善于以情激情,引導學生具體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鳴。如教學《憫農》一詩時,我給學生播放了這樣一段錄像:農民伯伯起早摸黑地播種、插秧,頂著烈日揮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最后畫面定格在“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上,無需過多解釋,學生便能深深地體會到農民勞動時的艱 辛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然后又播放幾個生活小鏡頭:一個學生將吃不完的飯菜隨手扔到垃圾桶里;幾個學生在田間放風箏,踩壞禾苗……看到生活中鮮活的小鏡頭,有的學生低下頭露羞愧,有的學生憤怒。我說:看了這些情景,你想對這些小朋友說些什么呢?“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边@是學生對浪費者也是對自己最深刻的教育。將生活情景帶進課堂,學生的印象無疑是深刻的。無需太多時間,學生既能很快熟記古詩,又能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轉貼于中國論文下載中

  四、問題引領

  不管懂不懂,先讓學生自由讀詩文,因為一切語言學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觸”。緊接著采用問答的形式幫助學生來快速地理解。如教學《小兒垂釣》時,我們引導學生用讀詩文的形式來回答問題,反復誦讀。問:“蓬頭稚子”干什么?答:蓬頭稚子“學垂綸”。問:“誰”側坐莓苔草映身?答:“蓬頭稚子” 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時誰“遙招手”?誰“怕得魚驚不應人”?再如《登鸛雀樓》,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了什么?學生讀“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詩人看到此情此景,又想到了什么?學生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通過聯(lián)系古詩的上下文并結合圖,讓學生熟讀自悟一些內容。在熟讀的基礎上質疑問難,學生能很快掌握古詩大意,從而快速記憶。

  五、趣味讀法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惫旁娪绕湟匾曊b讀,因為古詩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詞句優(yōu)美,韻律和諧,節(jié)奏性強,易讀易記,特別適合小學生誦讀。讀古詩文所能變的花樣是在讀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配樂讀,或加手勢表演讀,或范讀領讀,或齊讀默讀,或個別朗讀背誦,或提問征答等。

  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多了自然成誦,從而也就能夠更好地體會古詩的意義和感情,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經(jīng)常聽學生讀古詩如小和尚念經(jīng),咿咿呀呀,拿腔拖調。其實古詩的語言極富音樂美,教師可以經(jīng)常向學生傳授一些朗讀古詩的基本技巧,如停頓、重音、語速等,同時明確相對應的符號,如停頓“ / ”,重音用“ .”,延長用“-”等。比如音樂教材中有一首歌《春曉》,旋律優(yōu)美,便于吟唱。學完這首歌,許多學生情不自禁地將別的古詩也拿來唱,唱得不亦樂乎,增添趣味,加深對古詩的記憶。

  小學語文低年級古詩詞教學研究

  (一)轉變教學理念

  教師是學習學習道路上的領路人,如果教學理念陳舊,走舊時代的老路,那么培養(yǎng)符合時代發(fā)展潮流的人才便成為空談。因此,要提高古詩詞教學質量,首先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確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人文教育精神,注重學習情感體驗與詩詞中的人文精神及內在文學價值解析,強調學習收獲而弱化考試成績。同時教師要堅持“終身學習”,保持與時俱進的先進教學理念,根據(jù)課標要求、社會要求及學生發(fā)展需要,培養(yǎng)兼具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型人才。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產生學習內動力的源泉之一,學生只有在興趣的推動下,才會主動參與到古詩詞學習中來。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喜歡動畫內容,教師可以抓住小學生心理特點,打造趣味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望洞庭》一詩,教師可以從播放皓月下的洞庭美景,再設問“同學們想不想看看一千二百年前的洞庭美景?”以此引起學生好奇,再讓學生通過詩文學習,自己繪一幅古洞庭的想象圖。通過這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欲與學習興趣,改變學生以往對詩詞學習枯燥、刻板的印象,提高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三)提高學生對意境的把握

  意境是詩詞的靈魂,準確把握意境有利于學生更深入理解詩詞,感受作者情感。意境把握是古詩詞學習的重難點,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代為分析,學生缺乏往往缺乏對詩詞意境的自我解讀。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詩詞意境及內涵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背景音樂的引導下反復誦讀,也可以播放相關視頻畫面,幫助學生醞釀情緒,展開想象,感悟詩詞的內在意境。在意境分析時不應過于細膩,要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自主體會,教師只要保證在大方向一致即可,尊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四)重視詩詞背景介紹

  小學所學詩詞往往短小精悍,雖然有著豐富的內涵,但在缺少寫作背景介紹的情況下,學生很難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內涵。例如,在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單從字面意思讀者難以理解作者為何“喜欲狂”,如果在通讀詩文前介紹杜甫生平、抱負及時代背景,學生便不難理解作者為何如此激動,文章背后的蘊含的愛國情懷也一覽無便知。詩詞背景是詩詞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教師在指導學生了解詩人所處時代背景及詩人經(jīng)歷之后再學習古詩詞,往往如水到渠成般自然。

小學語文古詩詞7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過故人莊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來

  有志者事竟成。 《后漢書》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劉備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

小學語文古詩詞8

  把古詩改寫成散文,能增強學生對古詩的感受能力,深化對古詩的理解。把古詩改寫成一篇散文,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所以更是能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技能。

  本課的三首古詩詞,描寫的是古代兒童有趣的生活,表達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對正在經(jīng)歷童年的孩子來說,童年故事并不陌生,但是,詩中展現(xiàn)的童年故事,卻又不一樣。為了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除了讓學生體會其詩意和內容外,還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感悟和課文中的插圖,想象詩中呈現(xiàn)的情景,體會詩中描述的孩子們的童年生活的有趣。

  有人說過:“創(chuàng)造力是沒法教的,所謂創(chuàng)造力教學,指的是學生要真正有被鼓勵并發(fā)表他們想法的機會,如此才能發(fā)展他們富于創(chuàng)造的才能!彼栽谶@個過程中,我極力去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用自己最喜歡的表達手法,改編其中的一個小故事。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他們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大膽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當?shù)孛鑼懗隽巳宋锏?動作和語言。

  為了拓寬學生的習作素材,我還設計了兩個不同的題目1、你還有更好的改編材料嗎?你也可以把你更喜歡的一首古詩改編成一個故事。

  辛棄疾長期在外做官,在他的身上發(fā)生過許多有趣的事情,你能想象到嗎?請你寫一個辛棄疾的故事。讓學生在多個題目中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來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使學生暢所欲言,寫出了不少有創(chuàng)意、新穎的作品。

  學生習作:

  舟過安仁

  一天,天氣好極了,詩人楊萬里在回湖南的途中發(fā)現(xiàn)一件有趣的事。

  那天詩人楊萬里坐船回湖南。突然,看見了兩小童坐在船上,沒有劃船,竹蒿也收起來了,船槳也停在那里,詩人看到孩童異常的行為,就開始更認真地觀察,這兩個小孩真奇怪呀?過了一會兒,詩人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詩人嘎然失笑,為小童子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于是欣然提筆,記錄下這充滿童趣的一幕。

小學語文古詩詞9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古詩今譯】

  兩只黃鸝啼鳴在翠綠柳枝間,一行白鷺飛上了湛藍的青天。窗口遠望見西嶺千年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萬里赴吳的航船。

  【名句賞析】——“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時一首如畫的詩作。全詩一句一景,由四幅獨立的`景色描寫構成。前兩句以黃鸝和白鷺對舉,描述初春景象。在翠柳和藍天的襯托下,黃鸝婉轉的鳴聲和白鷺輕盈的身影,顯得如此和諧而優(yōu)美;句中“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色彩,和著鳥兒的聲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種活潑、輕快的節(jié)奏和韻律,充滿了動感。它透露出詩人內心的喜悅和歡快。后兩句寫積雪不化的遠山和乘風待發(fā)的江船,仍然是初春的景色,但“千秋”、“萬里”賦予這些景色以宏大的氣勢,它顯示了身居斗室的詩人壯闊的胸懷,也顯示了詩人對自己前途的信心,因為那順江而下、穿三峽、過襄陽的萬里東吳之途,也正是詩人日夜向往的回鄉(xiāng)之路。

  【注詞釋義】

  絕句:古詩體裁中的一種。每首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

  鳴:叫,啼叫。

  含:包含,指從窗內可以看見的范圍。

  西嶺: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嶺背積雪常年不化。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積雪。千秋,形容時間很長。

  泊:停船靠岸。

  東吳:今江蘇、浙江兩省東部地區(qū),古代屬于吳國。

小學語文古詩詞10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fā)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xiāng)之情。

  課前準備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鄉(xiāng)的古詩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边h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2.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xiāng),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于月亮的詩。

  3.揭示課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書課題。了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交流資料,了解詩人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2.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并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并說說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才同學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2.請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F(xiàn)在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你腦海中出現(xiàn)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4.同桌互讀,練說。

  5.指數(shù)名學生說。

  6.小結: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7.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仿佛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說,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0.關于“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閱讀“資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1.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觸呢?

  12.小結:是呀!一位如此優(yōu)秀的詩人能為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復修改嗎?記。何恼率歉某鰜淼。

  品評詩句,升華情感

  1.這么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2.詩人想干什么?家鄉(xiāng)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3.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地名,然后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為故鄉(xiāng)的原因。

  5.你從哪里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xiāng)呢?

  6.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7.感情朗讀。

  回歸整體,深化體驗

  1.漂泊在異鄉(xiāng)的游子對家鄉(xiāng)是多么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2.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回顧內容,談話入題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么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呢?

  初讀古詩,整體感受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2.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3.看看詩詞題目,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同樣的思鄉(xiāng)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么表達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選一首讀。

  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1.詩人那濃濃的鄉(xiāng)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2.指名答。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6.詩中詩人借什么景物來抒發(fā)情感的呢?

  7.小組內交流: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

  8.引讀“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提示:頭腦中想象情景)

  9.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掛念。

  10.感情朗讀。

  11.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么,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于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入情入境,深情朗誦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找尋規(guī)律,識記生字

  1.找出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用你認為可行的辦法去記憶。

  3.學生練寫。

  點評:

  重慶九龍坡區(qū)是我社第一批參加實驗的實驗區(qū),它們從20xx年參加課改以來,通過抓集體備課促進教師專業(yè)素質發(fā)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該區(qū)在暑假期間組織教師備課的全部成果?戳酥,我有一些話要說:

  一、感動。這些教案是九龍坡區(qū)教師在區(qū)教研室的.帶領的幫助下,經(jīng)過一個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來的,是冒著重慶的酷暑做出來的,這種團結、協(xié)作、奮斗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更令人感動的人,他們愿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無私地奉獻出來,給全國的實驗老師提供備課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師們在看到這些教案時,不應該竊喜又有了應付檢查的材料,不應該產生偷懶的想法,因為這是彼時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適合你。老師們要感謝他們的最好方式是,對他們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這樣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圍。

  二、感想。九龍坡區(qū)探索出來的集體備課、網(wǎng)絡備課曾經(jīng)在天津的經(jīng)驗交流會上介紹過,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教研形式。它發(fā)動集體智慧、群策群力,準備出一份水準較高的教案,同時還省去了老師大量的無謂勞動,老師完全可以把這個時間用在學習提高上。面對這樣一份相對“標準化”的教案,老師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據(jù)本班的實際情況調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記好“教學反思”,看看自己在實施教案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大到整個的設計思路,小到某一個問題的提問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雖然本課時不能重復,但長期經(jīng)過這樣反思,將對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

  三、感慨。小學語文課改已經(jīng)進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參加課改的老師和學生也用到了五年級上冊教材。課程改革對老師觀念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師生在此過程中的收獲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綜觀近一年多的課程改革的進展,使人不禁有“慢”下來,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覺。個中原因自然是很復雜的,但我以為大致有三:第一是經(jīng)過課改初期的“激情燃燒”,這時已經(jīng)有些疲塌了;第二越來越到小學畢業(yè)之時了,對如何考評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專家的影響,加之一些 瓶頸問題無法突破。而重慶九龍坡區(qū)的這些教案給我強烈感受是,老師的探索熱情并沒有衰減,改革的動力并沒有消失,他們?yōu)樽约呵皫啄耆〉玫某晒院,也為自己以后將取得的成果而充滿信心。所以,參考、學習這些教案的老師,不光得到了某些備課上的便利,更應該為他們的精神而感動。

小學語文古詩詞11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四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fā)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重難點與突破方法】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詩情。

 。病⑼黄品椒ǎ

  充分朗讀,討論。

  【教學準備】

 。、了解三位作者生平。

 。、收集思鄉(xiāng)的古詩。

  【教學程序】

  一、學習《泊船瓜州》

 。薄⒄勗拰,激發(fā)興趣:

  ⑴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边h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生回憶,師總結: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xiāng),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于月亮的詩。

  ⑵ 揭示課題: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ò鍟n題。了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2、交流資料,了解詩人: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3、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 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⑵ 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并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⑶ 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并說說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 剛才同學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 請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 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現(xiàn)在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你腦海中出現(xiàn)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 同桌互讀,練說。

 、 指數(shù)名學生說。

 、 小結:

  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 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 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仿佛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 指名說,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 關于“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閱讀“資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 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觸呢?

 、 小結:

  是呀!一位如此優(yōu)秀的詩人能為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復修改嗎?記住:文章是改出來的。

  5、品評詩句,升華情感:

 、 這么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 詩人想干什么?家鄉(xiāng)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 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 學生上臺指地名,然后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為故鄉(xiāng)的原因。

 、 你從哪里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xiāng)呢?

 、 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 感情朗讀。

 。丁⒒貧w整體,深化體驗:

 、 漂泊在異鄉(xiāng)的游子對家鄉(xiāng)是多么的眷戀。∽屛覀円黄饋砀星槔首x這首詩吧。

 、 練習背誦。

  二、學習《秋思》《長相思》

 。薄⒒仡檭热,談話入題: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么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呢?

 。、初讀古詩,整體感受:

  ⑴ 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 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 看看詩詞題目,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 同樣的思鄉(xiāng)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么表達的?

  ⑸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選一首讀。

  3、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 詩人那濃濃的鄉(xiāng)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 指名答。

  ⑶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睆倪@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 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⑸ 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 詩中詩人借什么景物來抒發(fā)情感的呢?

 、 小組內交流:

  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

 、 引讀“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ㄌ崾荆侯^腦中想象情景)

 、 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掛念。

  ⑽ 感情朗讀。

 、 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么,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于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 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 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4、入情入境,深情朗誦: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同伴互評】

  設計者將三首古詩融為一體,第一首古詩精講,第二首略講,第三首古詞就基本上放手讓學生自己悟,很好地體現(xiàn)了學生在學習上的循序漸進。在詩文學習中,教師較好地抓住了以詩情為主的教學方式,沒有拘泥于以詩講詩,同時又注意了三首古詩的一貫性,讓學生體會到,鄉(xiāng)思的表達也各有不同的特點。如果在最后一部分加上一個三詩的對比,相信對表達方式的感悟,學生會有更深的理解。

小學語文古詩詞12

  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古詩詞匯編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詠鵝

  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畫

  唐·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畫雞

  明·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憫農(一)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學語文古詩詞13

  一年級上冊

  江南、畫(王維)

  一年級上冊(日積月累)

  詠鵝(駱賓王)、憫農二首·其二(李紳)、古朗月行(節(jié)選)(李白)、風(李嶠)

  一年級下冊

  靜夜思(李白)、人之初(王應麟)、池上(白居易)、小池(楊萬里)

  一年級下冊(日積月累)

  春曉(孟浩然)、贈汪倫(李白)、尋隱者不遇(賈島)、畫雞(唐寅)

  二年級上冊

  登鸛雀樓(王之渙)、望廬山瀑布(李白)、夜宿山寺(李白)、敕勒歌(佚名)

  二年級上冊(日積月累)

  梅花(王安石)、小兒垂釣(胡令能)、江雪(柳宗元)

  二年級下冊

  村居(高鼎)、詠柳(賀知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絕句(杜甫)

  二年級下冊(日積月累)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憫農二首·其一(李紳)、舟夜書所見(查慎行)

  三年級上冊

  山行(杜牧)、贈劉景文(蘇軾)、夜書所見(葉紹翁)、望天門山(李白)、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望洞庭(劉禹錫)、司馬光

  三年級上冊(日積月累)

  所見(袁枚)、早發(fā)白帝城(李白)、采蓮曲(王昌齡)

  三年級下冊

  絕句(杜甫)、惠崇春江晚景(蘇軾)、三衢道中(曾幾)、守株待兔、元日(王安石)、清明(杜牧)、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三年級下冊(日積月累)

  憶江南(白居易)、滁州西澗(韋應物)、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四年級上冊

  暮江吟(白居易)、題西林壁(蘇軾)、雪梅(盧鉞)、精衛(wèi)填海、出塞(王昌齡)、涼州詞(王翰)、夏日絕句(李清照)、王戎不取道旁李

  四年級上冊(日積月累)

  鹿柴(王維)、嫦娥(李商隱)、別董大(高適)

  四年級下冊

  四時田園雜興(范成大)、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清平樂·村居(辛棄疾)、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塞下曲(盧綸)、墨梅(王冕)、囊螢夜讀、鐵杵成針(祝穆)

  四年級下(日積月累)

  卜算子·詠梅(毛澤東)、江畔獨步尋花(杜甫)、蜂(羅隱)、獨坐敬亭山(李白)

  五年級上冊

  示兒(陸游)、題臨安邸(林升)、己亥雜詩(龔自珍)、少年中國說(節(jié)選)(梁啟超)、山居秋暝(王維)、楓橋夜泊(張繼)、長相思(納蘭性德)、古人談讀書

  五年級上冊(日積月累)

  蟬(虞世南)、乞巧(林杰)、漁歌子(張志和)、觀書有感·其一(朱熹)、觀書有感·其二(朱熹)

  五年級下冊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范成大)、稚子弄冰(楊萬里)、村晚(雷震)、從軍行七首·其四(王昌齡)、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自相矛盾、楊氏之子(劉義慶)

  五年級下冊(日積月累)

  游子吟(孟郊)、鳥鳴澗(王維)、涼州詞二首·其一(王之渙)、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鄉(xiāng)村四月(翁卷)

  六年級上冊

  宿建德江(孟浩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七律·長征(毛澤東)、浪淘沙·其一(劉禹錫)、江南春(杜牧)、書湖陰先生壁(王安石)、伯牙鼓琴、書戴嵩畫牛(蘇軾)

  六年級上冊(日積月累)

  過故人莊(孟浩然)、菩薩蠻·大柏地(毛澤東)、春日(朱熹)、回鄉(xiāng)偶書(賀知章)

  六年級下冊

  寒食(韓翃)、迢迢牽牛星、十五夜望月(王建)、馬詩(李賀)、石灰吟(于謙)、竹石(鄭燮)、學弈、兩小兒辯日(列御寇)

  六年級下冊(日積月累)

  長歌行

  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誦讀)

  采薇(節(jié)選)、送元二使安西(王維)、春夜喜雨(杜甫)、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江上漁者(范仲淹)、泊船瓜洲(王安石)、游園不值(葉紹翁)、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蘇軾)、清平樂·春歸何處(黃庭堅)

小學語文古詩詞14

  【秋浦歌】

  李白

  白發(fā)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

  何處得秋霜。

  【古詩今譯】

  白頭發(fā)已經(jīng)長到了三千丈長,因為憂愁才有這樣長。不知鏡子中的我啊,從哪里來的滿頭秋霜。

  【名句賞析】——“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詩人用極其夸張的'手法,寫出自己內心深長的愁緒。前兩句出語天真,白發(fā)竟然有“三千丈”那么長,在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如此夸張的描寫,卻把作者內心的愁苦生動而形象地表現(xiàn)了出來。后兩句水到渠成,用“不知”兩字寫出一種驚奇和嘆惜,年華逝去的感慨得到深刻的抒發(fā)!扒锼眱勺钟谜Z自然,但卻發(fā)人深思。如果不是仙才,根本作不出這樣的詩!

  【注詞釋義】

  秋浦:在今安徽貴池西南,那里有秋浦河。

  緣:因為。

  個:這樣的意思。

  秋霜:形容頭發(fā)像秋霜一樣的。

小學語文古詩詞15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古詩今譯】

  成群的鳥兒高飛無蹤影,一片云兒獨自飄去悠然。和我終日相對卻看不夠的,只有閑靜的朋友敬亭山。

  【名句賞析】

  首小詩是李白在政壇上遭到打擊以后,第二次漫游安徽宣城時所作。前兩句寫眼前景,借“高飛”的`“眾鳥”和“獨去”的“孤云”,創(chuàng)造出一個孤寂清幽的意境,寄托了詩人超脫現(xiàn)實、追求心靈平靜的愿望。后兩句將山人格化,說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真正的知己,詩人對現(xiàn)實社會中世態(tài)炎涼的厭惡之情,在這兩句看似平淡的詩句里得到了含蓄的表達。

  【注詞釋義】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縣北,山上舊有敬亭。

  閑:悠閑。

  兩不厭:詩人把山擬人化了,覺得自己與敬亭山互相看不夠。厭,滿足,厭倦。

【小學語文古詩詞】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經(jīng)典古詩詞05-21

人教版小學語文古詩詞05-10

小學語文經(jīng)典古詩詞(精選85首)06-15

語文古詩詞賞析方法03-26

高中語文古詩詞10-25

高三語文古詩詞11-13

小學古詩詞05-17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1-27

語文小升初必背古詩詞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