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觀后感(通用21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1919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我的1919觀后感 篇1
今天下午我們整個初二年級在大禮堂觀看了紀錄片《我的1919》。
電影《我的1919》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簽“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云,同時也說明了”弱國無外交”這樣一條真理。影片著重表現和描寫;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wèi)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
影片充分表現了作為“弱國”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的艱難。但是,中國終于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對列強說:不!從此開始了中國上世紀新的篇章,是中國人民覺醒而奮起的出彩華章!
“弱國無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那么,即使有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如何精彩地運用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以一塊懷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個人才華和人格舌戰(zhàn)群敵,在世界強權政治的大環(huán)境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絕對優(yōu)勢前提下,通通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我們都應該向前進。憤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那只能夠盲目的麻痹自己。死亡也解決不了問題,那只是懦弱的表現。創(chuàng)造,拿起手中的工作。因為我們在推動這個社會!
通過這部電影,我感受到中國人民赤誠的愛國之心,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失敗了,它會永記在我們心頭。“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它更激勵我們發(fā)憤圖強,學習“要讓我們的人民活得更有尊嚴”,“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人民批評政府”。學習歷史,就要用歷史來觀照現實,解決現實問題,開創(chuàng)大好未來,而不能把歷史課當成政治課,并以此機會來灌輸國家觀念等意識形態(tài)的東西。
我的1919觀后感 篇2
回首那一刻,耳畔是否還能聽得到那一聲聲動人心魄的吶喊與口號?驀然轉身的那一瞬,是否還能看得見天邊那一抹如烈火燃燒般的殘陽?母親啊!多少次,多少次輾轉于災難與屈辱中,又有多少次,多少次傷痕累累地站了起來,因為你有一群勇敢的兒女,一群敢于拼搏,敢于反抗的兒女!是他們一次次地將中國從危難之中解救出來,他們所表現出的勇氣和力量震撼著整個世界,一個個堅定不屈,昂首傲立的身軀共同支撐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與驕傲!
當歷史的車輪輾過1919年的時候,巴黎和會的談判桌前,英、法、美等強權國家不顧及身為戰(zhàn)勝國的中國的利益,在《凡爾賽和約》中,竟決定將本應屬于中國山東半島主權割讓給日本!消息一經傳出,中國憤然了,中華兒女憤然了,如此屈辱怎能忍受?而北洋政府的軟弱無能更是令所有國人感到震驚!
巴黎廣場上那團自焚的烈火,燃起了中華的憤怒!爸袊荒軟]有山東,一如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
于是,一幅幅標語走上街頭,強烈要求中國政府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為爭主權,內懲國賊”,“拒絕在和約上簽字”,“還我青島”……在中國學生的帶動和感染下,工人、商人、市民紛紛走上街頭,加入了拯救中華主權的運動中,出現了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的“三罷”運動,將整個運動推進了高潮!最終,迫于壓力的中國北洋政府沒有在和約上簽字,中國第一次對強權說出了“不”!
這種種舉動,向世界宣告了中國人民堅強、勇敢的一面,中國人民憑借著信念與決心向強權說“不”,中國,不會被磨難摧毀,中華兒女也不會低頭,這是不會被改變的,即使在強權面前,也從不動搖!
在聲聲的奮喊中,體現出了中華兒女大無畏的民族氣節(jié),中國人民是自尊的、自強的,中國的領土主權不是任憑誰宰割的,中華兒女是永遠不會屈服的!
我的1919觀后感 篇3
17世紀中葉,隨著英國資本主義階級革命的勝利,資本主義制度在西歐紛紛確立,資產階級為擺脫自身經濟危機,不斷地開拓殖民地。到19世紀四十年代,在中國的大部分近鄰地區(qū)和國家先后淪為殖民地,他們將魔掌伸向了我們地大物博的中國。帝國主義的侵略,使中國蒙受了奇恥大辱。從鴉片戰(zhàn)爭到1919年,帝國主義通過軍事侵略和外交訛詐,強迫中國簽訂了70多個不平等條約和協定。
然而在眾多的不平等條約中,最令人憤恨的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列強竟絲毫不顧及中國的尊嚴和權利,把作為戰(zhàn)勝國的中國的領土割讓給領略日本。
中國人民爭取過,赴法談判代表團努力過,可最終中國山東的割讓寫在了協定上,眾多的帝國主義代表也在協定上簽了字,但是,衰落的中國不表明她精神的衰退!中國,仍然有著熱血的青年,有著反抗的青年。最后的會議上,我們聽到的是中國代表的這樣一段話:你們憑什么,憑什么把中國的山東送給了日本人!中國人民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了,我想問問,這樣一份喪權辱國的合約,誰能接受!所以,我們拒絕簽字。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重的一天。
是的,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重的一天,但我們更不會忘記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中國的精神仍然在煥發(fā)她的氣息。
記住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展望未來。今天我們中國在中國人的不斷奮斗中不斷走向富強。今天的中國已不是往昔那任由帝國主義宰割的中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天的中國,是蘇醒的雄獅,是躍躍欲飛的蛟龍。作為當代中國大學生,我們應銘記歷史,同時努力學習,為把我國建設成為更富強的國家。
我的1919觀后感 篇4
回首那一刻,耳畔是否還能聽得到那一聲聲動魄的吶喊與口?驀然轉身的那一瞬,是否還能看得見天邊那一抹如烈火燃燒般的殘陽?母親!多少次,多少次輾轉于災難與中,又有多少次,多少次傷痕累累地站了起來,因為你有一群勇敢的兒女,一群敢于拼搏,敢于的兒女!是他們一次次地將中國從危難之中解救出來,他們所表現出的勇氣和力量震撼著整個世界,一個個堅定不屈,昂首傲立的身軀共同支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與驕傲!
勇敢、堅定、不屈、奮斗,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國魂。
當歷史的車輪輾過1919年的時候,巴黎和會的談判桌前,英、法、美等國家不顧及身為戰(zhàn)勝國的中國的利益,在《凡爾賽和約》中,竟決定將本應屬于中國山東半島割讓給日本!消息一經傳出,中國憤然了,中華兒女憤然了,如此怎能受?而北洋的軟弱更是令所有國人感到!
巴黎廣場上那團的烈火,燃起了中華的!爸袊荒軟]有山東,一如不能沒有耶撒冷!”
于是,一幅幅街頭,強烈要求中國在和約上簽字!“為爭,內懲”,“在和約上簽字”,“還我青島”……在中國學生的帶動和感染下,工人、商人、市民紛紛街頭,加入了中華的運動中,出現了工人、學生、商人的“三罷”運動,將整個運動推進了!最終,迫于壓力的中國北洋沒有在和約上簽字,中國第一次對說出了“不”!
這種種舉動,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堅強、勇敢的一面,中國憑借著與決心向說“不”,中國,不會被摧毀,中華兒女也不會低頭,這是不會被改變的,即使在面前,也從不!
在聲聲的奮喊中,體現出了中華兒女大無畏的民族氣節(jié),中國是自尊的、自強的,中國的領土不是任憑誰宰割的,中華兒女是永遠不會的!
1919年已被歲月鑄成歷史,但5月4日,這個會讓我們銘記一生的日子,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不磨滅,五四,將如一棵常青樹,深深駐扎于每個中華兒女心中。頑強、勇敢、堅定不屈,這就是國魂,永遠不會改變!
我的1919觀后感 篇5
今天,我看了一部令我印象深刻的電影,叫《我的1919》。講述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段屈辱史。
1918年,歷時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1919年初,中國駐美公使顧維鈞作為本國政府的全權代表赴法國參加巴黎和會。中國雖然是戰(zhàn)勝國,但在和會上卻處處受到歧視,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更企圖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辯論會上,顧維鈞慷慨陳詞,從歷史、人文等諸多方面闡明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由此獲得全世界與全國的一致稱贊。巴黎和會最終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國內由此爆發(fā)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肖克儉等人也在巴黎集會抗議。而軟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團在和約上簽字。代表團團長陸徽祥等人左右為難之下只好出走,代表團僅剩顧維鈞和王正廷兩人仍在堅持外交斡旋。肖克儉眼見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中國的現狀,憤然給愛妻留下遺書,在凡爾賽宮廣場舉火自焚。
電影中講了中國外交團參加巴黎和會的外交全過程。中國作為一個戰(zhàn)勝國,都不能享有戰(zhàn)勝國應該取得的權利,這是對中國的無視,對世界和平的無視!中國代表團雖一再爭取收回山東,廢除“二十一條”,但中國政府的軟弱與各列強的聯合敵對,中國最終事與愿違。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祖國原來是這么落后,可我們卻不能相助。要想不被欺負,我們中國就需要強盛,F在我們中國雖在快速發(fā)展,但相對于世界上的發(fā)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我們青少年應以史為鑒,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如今中國已經強盛起來,不會再受其他國家侮辱、蔑視,不會再受其他國家歧視,其他國家也不敢再欺負我們。我們應珍惜今天這大好的和平時代,熱愛祖國,努力學習,為了感激前輩們的流血奮斗而努力學習,為中國的發(fā)展而努力學習。
我的1919觀后感 篇6
歷史步伐回到了1919年,思緒也追溯到了巴黎和會上,烏云密布就一定預兆著悲劇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中國從這里站起來了,他們沒有在和約上留下任何筆跡。
一幅幅中國勞工在戰(zhàn)爭中受奴役的照片,清晰地可以看到他們過著苦不堪言的生活。一片片白色的墓地是勞工們所向往的“天堂”嗎?難道中國人只有遭遇苦難才能得以生存嗎?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憤怒地辯駁了日本代表指責中國未出動一兵一卒竟夢想著獲得利益的謬言。各國代表似乎也認同,響起了掌聲,文化的差異卻有著共同的情感認知。
東方睡獅還是沒有兇猛的抗爭,贏得掌聲,難道是切實的利益,勝利的果實會降臨到我們的頭頂嗎?弱國無外交,此刻一點也毋庸質疑了。
雷雨交加,一個不好的征兆,山東問題未能如愿解決,一群華人和留學生滿臉的憤慨,無奈與悲痛,顧維鈞真的可以給他們一個明確的解釋與滿意的答復嗎?
惟獨用鮮血染紅巴黎和會,讓有良知的各國代表知道他們的媾和是中國人用生命換來的。然而,他們在烈火中真的永生了嗎?
一輛黑色的馬車載著中國代表緩緩駛入了和會現場,各國代表們正襟危坐,等待著親手一筆后將帶來無限的利益,中國代表心情是沉重而又是忐忑不安的。顧維鈞走到了紅色的和約本子前,講了一席讓中國人聽了熱淚盈眶而又為之驕傲自豪的話語,斬釘截鐵地說:“中國代表團不能簽字!中國人會永遠記住這沉痛的一天!”合上了和約,大跨步的走出了會場。凝聚的空氣終于流通了,廣場上空的云朵也散去了,呈現出蔚藍的天空,久久回蕩的鐘聲也在稱贊中國,中華民族崛起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1919年,我們的1919年,中華民族一個不同尋常的1919年。
歷史的車輪不停地向前翻轉,中華民族的明天將由我們去譜寫華麗的樂章,跳動的音符此刻已經開始躍躍欲試了……讓我們把真誠的祝福獻給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我的1919觀后感 篇7
顧維鈞,這個名字我將永遠不會忘記。
顧維鈞,27歲出任駐美國公使,是當時最年輕的外交使節(jié)。1919年,他以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成員的身份出席和會。在會議上,他針對日本代表對山東的無理要求據理力爭,從歷史、地理、文化宗教等方面駁斥了日本代表的種.種狡辯!爸袊荒苁ド綎|,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堅決的態(tài)度,流利的口才,有力的論辯,博得了全場的熱烈掌聲,眼看要成功了,但日本憑著自己強大的勢力威脅和會主席,這是何等的無恥。而英、美、法三國,不顧中國代表的強烈抗議,仍然宣布由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切權益。中國人民運動不斷涌起,顧維鈞等人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而中國政府卻要求簽字。中國政府的腐敗妥協令中國人民憤怒,也令顧維鈞憤怒。最后,顧維鈞只說了句“中國人民將永遠記得這天”,轉身走了,拒絕簽字。
顧維鈞的愛國、才領無不讓人佩服。而這國恥又是何等的讓人憤怒啊!
在面對國家危機的情況下,有像顧維鈞樣為國家爭取公平的人,也有為抗議會議決定的愛國的人,但也有賣國的人。中國的恥辱史讓些人麻木了,而更多的激起了憤怒,為了國家的利益,甘愿犧牲自己的生命。像那些在巴黎的中國人,為了抗議,死于熊熊烈火之中,他們的愛國是不可置疑的。
顧維鈞在外國人面前表現出了中國人的氣質、英勇。他為中國作出了貢獻,也影響激勵著中國代又代的人。
面對中國的國恥,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1919年6月28日,中國人將永遠不會忘記這天!
我的1919觀后感 篇8
亂世出英雄,弱國無外交。時窮節(jié)乃現,板蕩識忠臣這是我看完電影之后的感想。
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和正義,在國際舞臺上的表演跟在原始部落中的比劃沒有什么區(qū)別,我孔武有力,你打不過我,你就要聽我的,所謂的道義,只不過是為這些行為披上一件看似光鮮亮麗的外衣罷了。再綿里藏針的外交話術也好,再鏗鏘有力的游行呼號也好,都不如那一身實實在在的腱子肉。但那卻是我們在那個年代下,最缺乏也最渴望的一些東西,是映照于顧維鈞決然走出巴黎會場和會時眼里的光的決然眼神中,燃燒在是肖克儉心中熊熊燃燒的火的熊熊烈焰里。
生活在如今的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有無數在那個年代覺醒的先烈們用他們的青春,他們的熱血,甚至是他們的生命,給他們的后人們鋪就了一條康莊大道。我們應該感恩,感恩那些前輩們給了我們一個繁花似錦的世界,但是更應該清醒,并不是“亂世出英雄,弱國無外交”的法則不在了,而是有人站在我們前面仍在負重前行,他們在國家的戰(zhàn)車的后面用力的推動著,沉默著,燃燒著,威懾著,一步一個腳印的推著它往前走,這才有了我們這些在車上的人看到的太平景象,萬里風光。
而現在,到我們這一代了。我們被時代洪流裹下了車,不知不覺間已經站到了該站的位置,國家接下來該往哪里走,它的速度又如何,當我們把自己手里的接力棒交到下一代手中的時候它的成績又是怎樣的,這一切都還是未知。但是,我對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充滿信心的,我覺得他的未來是可期的,我也對我的同齡人們抱有絕對的信心,他們是充滿熱情的,活力無限的,他們一定可以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
就讓歷史來證明這一切吧。
我的1919觀后感 篇9
“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這是電影《我的1919》中的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駁斥日本竊取我國山東主權的慷慨陳詞。在這次會議上,顧維鈞分別從歷史、地理和文化方面駁斥了日本的種種狡辯,使日本代表啞口無言,狼狽不堪,并博得了在場與會各國的熱烈掌聲。
然而,巴黎和會畢竟是戰(zhàn)勝國的次分贓會議,美、英、法三國竟不顧中國代表的反對,將山東主權出賣給了日本。
為什么美、英、法三國膽敢無視事實出賣中國?是中國的代表團沒有努力嗎?不是。是中國政府自愿將山東拱手相讓嗎?不是!是中國人民神情麻木,沒有抗爭嗎?不是!都不是!那是因為中國國力弱小,國家積貧積弱,使人家小覷!縱有千千萬萬像顧維鈞這樣的外交官又如何!縱有千千萬萬像肖克儉這樣為了國家民族甘愿自我犧牲的志士又如何!縱有千千萬萬憤怒的中國人民又如何!能言善辯,據理力爭,以死抗議,換來的只是拒絕在喪權辱國的和約上簽字,卻不能換來中國主權的完整。
弱國無外交!
在當今,雖然是和平年代,但我國仍受美國霸權及日本的威脅,我國還尚未完成統(tǒng),因此我們必須全力發(fā)展經濟,才能使中國崛起,民族振興,才能使我國在外交事務中擁有強有力的后盾。
我的1919觀后感 篇10
壓抑了近80年之久的恥辱與仇恨在1919年6月28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里爆發(fā)了,中國人民第次向世界列強說“不”!
在巴黎和會這個分贓的會議上,各國列強只為自身利益考慮,對中國提出的合理要求置若罔聞,無視中國人民的利益,無視中國人民的呼聲,更無視中國人民的憤怒與仇恨,赫然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利轉讓給日本,這是列強對中國人民最大的輕視與侮辱。
是的,弱國無外交,弱國談什么外交,只能任人宰割。但占世界四分之人口的中國絕不能是弱國!中華民族有著無與倫比的傲骨,它不甘落后,正努力發(fā)展,奮起直追。個優(yōu)秀的中國外交官的聲“不!”,代表著中華民族的不屈!
看著列強的士兵舉起屠刀,看著千萬中國英魂埋骨異鄉(xiāng),看著列強無視中國的主權與利益,看著日本的囂張氣焰,看著全國上下所做的努力付諸東流,中國人民的憤怒被點燃了,被引爆了!
確實,看著國內外的人民為中國獲得應有的權力而英勇犧牲,面對列強咄咄逼人的囂張氣焰,我們的憤怒,還能壓抑嗎?不,我們不能了,但我們別無他法,只有努力發(fā)展自己,增強國家的實力,盡快地從個被欺的“弱國”這頂沉重的帽子下,掙脫出來。
歷史的車輪可以驗證,中國的人民可以驗證,全世界的人民可以驗證,在今日,中國不是弱國!
我的1919觀后感 篇11
為迎接五四青年節(jié),106車間團支部組織青年員工觀看電影《我的1919》。一群年輕人圍坐在車間會議室,觀看這部講述一段真實歷史的愛國影片。觀看過程中,我們時而憤慨,時而激動,恨不得投身到那個燃燒的年代,從未體會到愛國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這就是“五四精神”真正的源泉。
1919年中國爆發(fā)了倡導科學、民主的`“五·四”運動——這是中國接觸了西洋文化所孕育出的一段文化歷程,它標志著中國現代史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在“五·四”運動直接的影響下,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團拒絕在合約上簽字。
影片主要通過顧維鈞作為中國政一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wèi)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這一幕幕真實的畫面不禁把我們帶回到過去那段燃一燒的歲月,雖然不曾經歷,但卻不能忘記。歷史帶給我們的教訓和激勵是我們最值得銘記的。
我們這青年的一代,請挺起我們的脊梁,抬起頭,將這樣的精神傳承。我們都是祖國培養(yǎng)的新一代,努力投身到工作和生活中,燃燒我們的激情,為祖國美好的明天灑下我們青春的汗水。
我的1919觀后感 篇12
電影開始,屏幕上現出大大的“我的1919”,我想這個“我”是指誰。就電影本身而言,它可能是在刻畫個“真正剪掉辮子的中國人”、個杰出的外交家—顧維鈞。但這個“我”又何嘗不可為中國或世界。我們故且說“中國的1919”吧。
本來就是帝國主義圍繞著爭奪霸權和殖民地展開的激烈斗爭,本來就是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本來就是中國許多血肉之軀參與的戰(zhàn)爭,本來就是中國代表在國際法庭上據理力爭起效(注:不清楚作者是什么意思)。但是,句“弱國無外交”,中國的山東或許還有我不知道的地方就只能在列強的鐵蹄下掙扎了。在個弱國里有幾個精明愛國的有識之士又有什么用呢?所以,那么多的愛國青年只有用鮮血來激起什么或證明什么。最后,中國第次拒絕在國際性和約上簽字。
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中國恢復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在上海簽訂了《中美聯合公報》,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同年,中日邦交實現正;。這是新中國在外交上的些成就,我們看到以后就像鋒利的堅冰慢慢融化了。我們不禁要想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對,是中國在慢慢強大起來。
所以,我們只有銘記教訓,強壯自己,中國才能走好,單靠滿腔的激情是遠遠不夠的。
我的1919觀后感 篇13
看了《我的1919》這部電影之后給了我很大的感觸,我的心靈在不斷地被震撼著。這樣的震撼不僅僅來源于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尊,也來源于對那些懦弱虛偽的國民的憤恨,更來源于對顧維均的人格魅力的欽佩。當時的中國從官到民,從內到外,從陸征祥這樣的高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什么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為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誰也可以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的國家。讓我深刻體會到 “弱國無外交”,國強才有說話的權利,只有強大了,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弱國無外交”,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我們必須銘記,并以此時刻提醒自己國家強盛才能立足世界,才能有話語權。國家要強盛這就需要國人共同努力,更需要我們青年一代去建設。這就要求我們這些有學問、有理想、有體魄的現代青年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勤奮地工作,眾人齊心,心領神會,思想統(tǒng)一,為國家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并時刻牢記以國家利益為重,跳出自我的小圈子,走向社會最前沿陣地,大膽與為富不仁的現象作斗爭,與貪腐、與弄虛作假、與橫行霸道的行為做斗爭。
中國雖在快速發(fā)展,但相對于世界上的發(fā)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我們應以史為鑒,記住弱國無外交!在這個和平年代,我們更需要這句話常響耳畔。須知未雨綢繆,須知居安思危,或許是臥薪嘗膽。
我的1919觀后感 篇14
2019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在一百年多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北洋政府派遣十幾萬勞工遠赴歐洲戰(zhàn)場,在西方列強的戰(zhàn)爭中流血犧牲,就是為了借此提高國際地位,向列強換回一些支離破碎的主權。然而在協約國勝利后,美、英、法為了安撫日本,竟將同為戰(zhàn)勝國的中國架上案板宰割,把德國戰(zhàn)前在山東霸占的權益轉讓給日本?v使有顧維鈞等人竭力周旋,縱使中國使團最后拒絕在合約上簽字,中國人民付出的巨大犧牲還是沒能換來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事件讓中國人民徹底認清了北洋政府和帝國主義列強的嘴臉,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運動,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光陰荏苒,在這一百年間不知有多少中華兒女犧牲在追求主權完整、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道路上,最終換來了如今強大自信的中國。今天,中國不用再為了討好誰而犧牲自己的國民,反而可以在別國的戰(zhàn)亂中安全撤僑;中國不用再看其他國家的臉色行事,反而可以當著美、英、法的面在安理會投下反對票;中國不用再為了一紙條約而終日惶惶,反而可以無視任何傷害中國利益的所謂“裁決”。在這背后,是世界第二的經濟體量,世界第一的制造業(yè)產值,可以令美國忌憚的軍事實力,以及團結在一起的十四億人民。
顧維鈞的1919是灰暗無助的,我們的2019是光明可為的。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局面,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的1919觀后感 篇15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主義。有人在戰(zhàn)場上不畏槍林彈雨,有人在學術上盡心盡力,有人在外交的舞臺上面對強權勢力堅守民族氣節(jié)。
《我的1919》講述了一戰(zhàn)結束的背景下,各參賽國為了解決戰(zhàn)爭遺留問題而召開巴黎和會,中國派出顧維鈞等五人作為代表團。此時的中國國力尚未從之前的沉重打擊中恢復,在國際會議中得不到基本的尊重,甚至連足夠的席位都無法爭取。為了抗辯列強意欲瓜分中國的野心,顧維昀在會議上勇敢地發(fā)聲,這既是他作為中國人悲切的心境、也是中華民族在面對內外各種壓力時的疾呼。最終,他拒簽了凡爾賽條約,留下了中國人在逆境中倔強的身影。
中國需要務實的人,為自己的理想、也為時代的進步;中國也需要一份情懷,鼓舞每一個人心中有祖國。和平時代談愛國是容易的,因為我們個人的發(fā)展道路和祖國是一致的;但在社會不穩(wěn)定的時候,在面對與你對立的強權時,我們是否還能堅定地說出我們的信仰,愿意承擔這個國家目前的不足并為之奮斗?想必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但對祖國而言,這些可貴的人又是至關重要的。
這段歷史是不應該被忘記的,在歷史的關鍵時刻、顧維昀的態(tài)度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中國的命運,至少讓這個國家慢慢回到發(fā)展的正軌上。他是真真切切為了祖國而考慮,在浩大的政治糾紛中也承擔外交官的責任。青年人是祖國的希望,我們都應該有這樣的覺悟。
我的1919觀后感 篇16
電影一開始,陳道明飾演的顧維鈞坐在車里沉思,他把巴黎和會看作中國歷經半個世紀落后與屈辱后的一次機會,一次重新振新的希望。但電影的最后,代表團一句“日本的外交大勝利了,中國的外交大失敗了!”揭露了無情的事實:國家振興的機會永遠不會來自外力,更不會來自其他大國的同情。
巴黎和會的結果真的是日本外交的勝利嗎?電影中的日本人是一貫反派的刻板印象,作為外交發(fā)言人忘帶稿紙,笑容猥瑣、自鳴得意,作為斡旋者的美方也淡淡承認自己并不喜歡日本人,但彼時日本在亞洲的戰(zhàn)略地位和軍備實力,決定了在國際社交上他們并不會失敗。國際上存在正義的聲音,但永遠沒有一個絕對公平的伊甸園。不忘國恥,砥礪前進,我們自己的權力,我們自己的尊嚴乃至我們心中的公平,只能通過實力爭取。
顧維鈞和肖克儉是兩條線,他們一個以精純的外交能力和赤誠的愛國熱情在世界面前刻下“剪掉辮子的中國人”形象,一個以決絕的自焚抗議唯諾的家國命運,時隔百年,這樣的拳拳愛國之心仍然震撼。影片中溫柔可愛的梅是一段巧妙的穿插,她是動蕩背景下一抹難得的亮色,但正是她的細膩多情,越發(fā)襯托出肖克儉至真至純的愛國情懷,國若不國,何以家為?
我們的國家正逐步變強,在民族自豪感勃發(fā)之余,我們也永遠不能忘記,歷史上,那些人曾負重前行。
我的1919觀后感 篇17
踩上歷史的風火輪,一路留下滄桑和喜悅的印輒,亦沉淪、迷惘,亦激情、豪邁,經歷了漫長歲月的磨合。曾經一度的積怨和憤慨在歷史的快車上漸漸淡去。但《我的1919》卻像一支火焰點燃了我心底深處那股濃濃的情懷。剪不斷,理不去。
在和諧、太平的今天,是否還記得曾經的硝煙;在與青春捉迷藏的美好華年,是否還記得奮力抗敵,激情澎湃的五四;在隨波逐流與世浮華的時尚風中,是否還記得巴黎和會上那個堅定的“不”字。
當你記起這一切時,難道你的心沒有為之一震,沒有為流行在現今社會的一些喧囂哭泣嗎?
曾經一時,因政府的軟弱與不和而讓敵人乘虛而入的歲月已隨那個“不”字,隨著北京上空噴薄而出的那股熱血兒,永遠的消失了。高高飄揚在中華大地、聯合國上空的是那鮮艷的、永不褪色的五星紅旗。
跨越歷史長河,展望那些令每一個中國人為之吶喊、為之震撼的場面;那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英雄氣概;那些視國如己,拋頭顱、撒熱血,只為保家為國的豪邁。誰還敢說“東亞病夫”,誰還敢在中國的領土作威作福?
光輝的一頁已帶著芬芳留在了歷史的昨天。而現在的輝煌還需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鑄就。放下自掃門前雪的冷漠;收起虛度年華的安逸;放飛愛國情懷。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譜寫中國未來美好的藍圖。
搭上歷史的快車,越過坎坷與泥濘,下一站將會是一片晴朗。
我的1919觀后感 篇18
《我的1919》看了這部愛國電影,感觸挺深的,不僅僅是因為顧維鈞,也不僅僅是因為肖克儉,而是因為我是二十一世界的新青年,是祖國未來的一份子,我是一個有血有淚,有愛有恨的中國人。而我也相信,肯定會有很多有志青年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我的1919》帶我們回到了那個戰(zhàn)亂平息后的時代,1919承載了太多太多。中國人民還我河山拒簽條約的請求,中國代表團唇槍舌戰(zhàn)對決帝國主義的爭辯,中國政府的妥協退讓。我敢說在巴黎抗議的中國人都是勇敢的。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山東的愛,對中國的愛,對中國魂的詮釋。書寫了一張凄烈、壯美的歷史畫面。一句“他們欺騙了我們”道出了列強的真正嘴臉,好一群剪了辮子的中國人!
弱國無外交,這是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一戰(zhàn)結束后,作為做出重要貢獻國,出席巴黎和會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反而由五個席位減少到兩個席位,顧維鈞等人為此據理力爭,卻終究沒能爭取到另外該屬于我們的位置,更可氣的是由中國代表團提出關于歸還中國山東主權的問題時,受到了日本的反對與阻撓。而他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的。
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這是我想說的,也是我們應該要做的。
姚明,籃球明星,豐田找他做形象代言人,酬勞是2000萬美元,相當于1億6000萬多人民幣,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姚明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直接兩字:不行。就像顧維鈞在國際交際場上,如果接受日本代表團的賄賂,就可以享受很大一筆財富,但是顧維鈞沒有,姚明也沒有。因為他們沒有忘記國恥,他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們堅強,他們有勇氣,他們骨子流著同樣的一股熱血中國血。
相反的,現在依然也有很多讓人失望的故事。我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篇報道,一復旦20多歲的女大學生和一70多歲的外國佬談戀愛,而且還把一些親密的照片發(fā)到網絡上,雖然現在是婚姻自由的年代,但是她們又沒有想過這會有什么樣的影響?這是一個物欲橫流的年代,更多人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她們沒有骨氣,她們見利忘利,她們忘記了中國曾經的傷痛,中國曾經的恥辱。
中國需要強大,更是在于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我們必須要挑起這個重擔,而且,我相信,我們能夠做好!
我的1919觀后感 篇19
落后就要挨打,這是近代史直接告訴我們的道理,它告訴我們自1840年以后中國如何被迫簽訂一個個不和理條約。甚至在一戰(zhàn)結束后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之一,竟然沒有得到戰(zhàn)勝國應有的待遇,沒有得到在戰(zhàn)前各盟約國給出的承諾。甚至中國的主權也遭到破壞——山東屬于我國領土卻被日本搶去。
《我的1919》這部電影向我們證明,當個人很“要強”,但國家太弱,那么這個人是要吃虧。同時也展現當時帝國侵略者為了自身的利益把中國的利益出賣了,也把中國被日本侵略的事實生動的展現給觀眾。同時也表明了當時中國政府的腐敗,為了自身的利益,向日本妥協把國家的主權出賣了。
但中國也有自己的“脊梁”,也有那些為國家利益,把自己的時間自由,甚至生命獻給國家的人。顧維均是巴黎和會上中國的代表之一,為了中國的利益不斷的掙扎著,與外國侵略者斗智斗勇,不顧個人的安危。同時又不顧但是腐敗政府的命令,以國民的利益為重,拒絕在戰(zhàn)勝國合約上簽字,生動的展現了中華民族那種為民族的利益頑強的抵抗外來的侵略,同時也表現出了中華民族所固有的愛好和平,希望與其他民族友好的相處,熱于助人的傳統(tǒng)美德。
同時也展現了當時熱血的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兒女用不同的方式來保衛(wèi)中國的利益,顧維均從小到大的兄弟,中國革命的一位革命者即使在國內被迫離開,但在國外仍堅持自己理想,仍在外國不斷的奮斗,帶領中國華人維護國家的利益,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不忘告訴自己的妻子國家已是一片熱土,中國的覺醒必將帶領中國走向光明,因為中國兒女的血是熱的。他們不愿自己的同胞,國家受到侵略。同時也展現當時新的思想流入中國,中國的思想領域也開始活躍起來。由顧維均與朋友的爭吵可知,思想的活躍必將推動中國革命的進步。
同時這部電影也展現了“美學與史學”的完美結合,在最后顧維均的朋友去世所展現的雄雄烈火,不僅表現了中國人的憤怒,同時也表現了中國革命烈火在雄雄燃燒,中國將在世界的叢林中站起來,中國將會結束受侵略的歷史。因為有那些為了中國利益犧牲自我的中華兒女,他們不怕危險在屈辱的外交上仍用智慧展現中華民族的精神——自強,自尊,自愛。
我的1919觀后感 篇20
觀賞中國近代史的有關記實片,最強烈的情感總是思不可揭。首先是對列強對中國的蹂躡。中國的近代史無疑是一部血淚史,除了“巴黎和約”的恥辱,我們更有舉不勝舉的例子,歷代史實。中國遭受的磨難會活在當下的我們無不有一股拍案而起的沖動,然后再痛發(fā)一副理論表達自己的一腔熱血,情緒因人而異。但總逃避不了那個深刻的教訓:落后就要被挨打。
其次我們也還對一部分國人同胞感到憤恨。在《我的1919》這部影片中我們雖然看不到魯迅先筆下的“懦夫”,但仔細琢磨片中中國代表團的個別人物,其實他們的實質也離“懦夫”不遠。他們是外國人所謂的“沒有剪辮子的中國人”,他們逃避在席上發(fā)言,推脫責任,不愿意面對中國遭受的恥辱,甚至對顧維君表示嗤之以鼻這種人也是中國的一大恥辱,他們不能真正站在國人的立場,與祖國榮譽與共。
這里還要提及一個人物是顧維君的這位朋友,即梅的丈夫,他也是很多同學表示不滿的對象,盡管他不是“懦夫”,但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們稱他為“莽勇”在這部影片中他的行動似乎只讓我們看到他顧維君帶來的麻煩與他妻子帶來的傷害。雖然我不會說他“勇”,但最后他自焚的剎那,我已經不能單用“佩服”,他的勇氣來形容自己強烈的情感了。如果需要犧牲這么一條鐵漢子的生命才足以喚醒中國人的話,那么這又是否反映了另一個極端的問題,那就真正成了魯迅先生筆下的一群人了。然而,在這部影片的描述中似乎他不自焚,顧也絕對不會在和約上簽字,那么他的犧牲最終換來了什么呢,也許只留下了一個可憐的梅。
當然,我只說了這部影片中的一些負面,它所要的主要還是像顧這樣振奮人心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來。陳道明作為實力派演員應該說將這個角色詮釋得足夠全人滿意。如果當代多幾個像他一樣的中國人,那么中國可能就不至于遭受那么多的磨難和恥辱,很多同學都紛紛這么說。我沒有太大的觀念。畢竟挽救中國需要的還是一批人而不是幾個人,就像中國共產黨,當然好的領袖才能帶領一支好的隊伍。但歷史畢竟已經不能重寫了,如果也只是如果,我所慶幸的是自己生活在共產黨創(chuàng)造的新中國,慶幸他們終于帶領中國走向光明,走向富強。
我的1919觀后感 篇21
正值“一二九”運動紀念日,于是班級組織了《我的1919》這部愛國電影的觀看。觀看影片的時候,我的心情很沉重,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心情更加沉重。我不知道我們這一代生活安逸的大學生還有多少人知道這次會議,還有多少人會銘記92年前的雨風。的確,92年了,92年足以改變一個民族的面貌,足以改變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思想,足以讓一切驚心動魄成為歷史。
《我的1919》,一次生動而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后,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戰(zhàn)勝國在巴黎召開會議,目的是重新瓜分列強在世界的勢力范圍。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也出席了巴黎和會。巴黎和會上以顧維鈞為首的中方代表向帝國主義列強據理力爭,最后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的歷史事實,展示了“弱國無外交”時代中國外交官內外交困的艱難處境和拳拳愛國之心。
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作為一個戰(zhàn)勝國,理應受到公平待遇,而且中國并沒有提出瓜分其他國家的領土的什么過分要求啊,只是要求歸還本國領土的完整和解除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不平等條約而已,但事實卻是這樣的殘忍與不公,這充分證明了歷史的血淋淋:弱國毫無外交可言。如果你的實力弱那么只能任人宰割,誰都想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
弱國無外交,這個慘痛的教訓,使我們中國人清醒地認識到鋒交必先自強富國,雖然中國的這條道路走的曲折、坎坷,但走到今天我們中國人可以自豪地對世界說:看啊。我們正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我們有了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的科研成果,有了可以與世界水平相抗衡的科技人員,有了現代化設備的工廠,有了經濟的高速增長,……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些曾經在巴黎和會上輕視中國及中國利益的列強們所料不及的吧!
看完《我的1919》,我的感觸頗深,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目前,我國正處于發(fā)展時期,各個領域還不成熟,祖國的各個地區(qū)、各個行業(yè)還需要大量有知識的人才。我們應該在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同時,學好我們的專業(yè)知識,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知識與青春。
【我的1919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1919觀后感08-27
《我的1919》觀后感11-19
我的1919觀后感11-12
我的1919觀后感范文01-29
有關《我的1919》的觀后感01-23
我的1919觀后感作文12-12
愛國電影《我的1919》觀后感01-21
電影《我的1919》觀后感作文01-15
《我的1919》觀后感(精選48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