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1
幸福的日子過得總是那么快,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眨眼間就過去了,每個地方的習俗都各具特色。你想知道我的春節(jié)習俗嗎?那就和我一起重溫那美好的時光吧!
臘八,似乎就是春節(jié)的前奏曲,一到臘八,就會用大米、糯米、麥仁、小棗、豆子、小米、白蓮子、葡萄干等熬成香甜美味的臘八粥,喝了臘八粥,人們就會知道年就快要來到了。
臘月二十三,在我們家鄉(xiāng)是祭灶的日子。在這一天,大人們會拿著麻糖來到廚房的灶臺前祭祀灶王爺,據(jù)說這是請他回到天庭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幾句。祭祀過后,我們就會分享又酥又甜的麻糖。
臘月二十三仿佛吹響了春節(jié)開始的號角,臘月二十三過后,家家戶戶都會忙碌起來,在除夕之前,我們都會把房子打掃的一塵不染,然后購年貨、蒸花糕、貼花花······
到了除夕,年貨都準備得停停當當,家家戶戶的門上和窗上都貼上來紅紅的對聯(lián)和窗花。這一天會十分得熱鬧,早上和大伯拿著鞭炮、紙錢來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請”他們“回”到家里一同過年,而媽媽和大娘就會在家里熱火朝天地準備豐盛的午餐。午飯后,一家人熱熱鬧鬧圍在一起,一邊看著電視,一邊包著餃子。最有趣兒的是,媽媽還會在餃子里包入一枚硬幣,看誰能吃到這個硬幣,它寓意著吃到硬幣的人在下一年里福氣多多。在這一天,不管你是什么時候吃的午飯,餃子包好后,人們就會早早地把鞭炮掛在樹上,餃子一入鍋,就開始放鞭炮。這在我的老家這叫做搶福,誰家放鞭炮越早,誰家吃餃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誰家的福氣就越多。餃子煮熟后,還有一個更有趣的習俗,那就是盛出第一碗餃子,先要祭祀祖先,祭祀完畢后,把餃子重新放入鍋里煮一下,重新?lián)瞥龊螅胰瞬艊谝黄,一邊談論著一年中遇到的開心事,一邊品嘗這餃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飯,,全家人坐在電視機前,愜意地吃著瓜子,其樂融融地等待著觀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這一夜除了比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覺,這叫做守歲。
終于來到了,正月初一,雖說,卻不如除夕的熱鬧。早上,人們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吃餃子。孩子們跟在大人的.身后,來到長輩家磕頭拜年。在這一天,最開心的就要數(shù)我們小孩兒了,我們會收到很多的壓歲錢,拿著壓歲錢的我們,盡情地去購買鞭炮和零食。
眨眼間,春節(jié)的又一個高潮——到來了。早上,人們早早地涌上街頭,興高采烈地觀看著舞、耍龍燈、踩高蹺······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賞花燈,看禮花。街道上,各個商店的門口都掛滿了紅紅的大燈籠,每個招牌上都圍著五顏六色的彩燈,就連樹上都掛滿了一個個小彩燈,頭頂上紅色、黃色、紫色······的禮花一個連著一個在空中綻放,這樣的禮花,這樣的花燈連在一起,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呀!
怎么樣?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很有趣兒吧!明年的春節(jié),歡迎你到我的家鄉(xiāng)來做客,感受一下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吧!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2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節(jié)日習俗。我們這有個俗語稱“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蒸糕雪,二十七蒸饅頭,二十八花撲兒了,二十九胡戈扭,三十包餃子,初一撅著屁股磕頭!
春節(jié)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在春節(jié)的前夕我們要做許多準備工作:臘月初七,我們就開始準備了,一大早起來小孩子們要挨家挨戶去淘米豆,供明天做巧米粥(又稱臘八粥)用,還要從井里提一桶水,這水不能像平常那樣放在缸里,要掛在梯子上不能著地。臘八到了,我們小孩子們起了個早,拿著鋤頭去地里刨一個坑,找一些柴火,拿著昨天淘的米豆和從井里提出來的水熬粥。爸爸媽媽們在家里泡臘八蒜,等過年時吃餃子是吃,到那個時候蒜就成了翡翠色,讓人忍不住多吃幾個餃子。
我們小孩子過年最重要的就是買新衣服,買吃的,我們喜歡過年,那是因為過年和平日不同,可爸爸媽媽就要破費,也忙的'不可開交——買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準備過年。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干干凈凈迎接新年。
除夕上午,我們要貼對聯(lián),貼“!保藗兺靡粋“!弊謥肀磉_對福運、福氣、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弊仲N在屋門上,意味著福氣進入家門。許多地方還倒貼“!弊郑谩暗埂迸c“到”的諧音,寓意“福到了”。 下午,我們就開始弄餃子餡,包餃子,晚上吃飯時,家家戶戶響起了鞭炮聲。晚上我們要守歲,很小的小孩可以早睡,這一夜就沒有什么人睡覺了。
初一和除夕就截然不同了。這一天一早起來就要放鞭炮,意味著吉利。大人們要去親戚,朋友家拜年,給長輩磕頭。長輩還要給晚輩壓歲錢,因為“歲”與“祟”諧音,長輩們希望我們能平平安安。壓歲錢寄托這長輩對晚輩的殷切希望和深情關懷。所以,我們不能亂花,要做些有意的事情。
初六,所有的店鋪開張,不過沒有什么生意。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我們要吃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街上辦喜事一樣熱鬧,晚上看燈展。
到十九春節(jié)結(jié)束,孩子們上學讀書,大人們又要去忙著地里的活了。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3
春節(jié),是我國一年當中最熱鬧,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早早的,街上“展覽”的對子、“!弊帧⒋盎、糖果等年貨給我?guī)砹艘唤z絲“年味”。
從臘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開始,大家就開始準備過年了。這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我們小孩饞的總想先嘗嘗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墒强傄鹊侥棠滔鹊綇N房的灶王爺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喲。據(jù)說,這樣灶王爺才能上天言好事。
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掃房子。媽媽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靜,這是為了新年有一個新氣象。過了二十四大人們忙著殺魚、肫肉、蒸花饃,準備年貨。
每當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lián),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lián)也叫門對、對聯(lián)、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lián)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lián),以示慶賀。原來春聯(lián)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lián)大都用紅紙書寫。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把節(jié)日的氣氛裝點的更加濃厚。吃過午飯后,端出香噴噴的肉餡,一家人就包起了餃子,男同志搟皮、小孩們當運輸員,媽媽們就負責制作精美的水餃。奶奶還要在餃子里放進硬幣,看誰最有福氣。當一盤盤挺著肚子的水餃端上桌時,大家找到自己滿意的餃子,張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運。最后,那個帶有福氣的餃子還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戶戶吃的都是餃子,我們早早的`吃晚飯,守在電視前看春晚,也是“守歲”。
初一到初六這幾天,就是我們小孩子“掙錢”的最好時機。天天不是呆在爺爺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媽媽的話說,就是“整天不著家”,但我們?nèi)匀粯泛呛堑臇|跑西竄。
我們這的春節(jié)一般到“二月二,龍?zhí)ь^”的時候才告一段落。雖然濮陽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與許多大城市一樣,熱熱鬧鬧的迎來春節(jié),又熱熱鬧鬧的把它送走。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
我的家鄉(xiāng)在湖南,那里過年的習俗很有趣。在臘月二十九(除夕夜),我們一家大小圍在一起吃團圓飯,我們的團圓飯可講究了:我們吃飯一定要有三大樣:魚、雞、肉。魚一定要蒸著吃,在魚上還要放大把大把的辣椒,這樣象征著財源滾滾來、年年有余的好兆頭。雞一定是公雞。肉是臘肉,我們的臘肉不像四川那里蒸著吃,而是用豆角炒著吃,這樣吃特別美味,特別有嚼頭。吃完飯后,我們就要進行守歲,一家人圍在一起,其樂融融,說說這一年經(jīng)歷的酸甜苦辣。
在初一的早晨,我們像爸爸媽媽請安(拜年)說些吉利的話,這樣可以獲得一份橘子和一份利是,這樣象征著大吉大利。然后我們會出門向別人拜年,別人會放鞭炮來迎接我們,這樣表示湖南人們的熱情似火好客、友好。
看,我們過春節(jié)是不是不跟你們一樣呢?你們想來我們湖南過春節(jié)嗎?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4
剛學會走路的小嬰兒,正在上學的大孩子,白胡子的老人,一提到元宵節(jié)誰不是會立馬想到那滿是花燈的熱鬧情景呢!
元宵節(jié)在我的家鄉(xiāng)那是鞭炮聲不斷,熱鬧非凡。雖說不是懸燈結(jié)彩,但是晚上的每家每戶門前點著一排一排的蠟燭,整齊又美觀。這時祠堂里傳來五顏六色的煙花,一陣陣煙花往上沖,像曇花一現(xiàn)般馬上又消失了,可后來一個接著一個綻放,讓我情不自禁想接近他。
這時,家門口來了幾條“龍”,他們都是從不同的村里來”做客”的:有的一律是塑料的,有的`是清一色發(fā)光的,有的都是用手電筒做眼睛的。他們與我們狹路相逢擦肩而過。巧的是,一位“龍客人”正朝我家的方向走來,只見他身穿紅衣裳,頭上兩個大角,但身心中卻裝著一股激情的熱火,身下被許多人給操控著,那就是我家鄉(xiāng)的習俗———舞龍。
這時的鞭炮聲震耳欲聾,一個接一個飛上天空,那鞭炮快要閃瞎我的眼了,“龍客人”隨著一陣鼓聲一步步我家走來,他搖動著身子,威武中寫出一些敦厚。鞭炮噼里啪啦地響著,這時爺爺奶奶突然跪下,磕了頭,原來龍是神一樣的存在,他會保佑我們這一年可以平平安安,心想事成,一帆風順。
看到遠走的“神龍”后面跟著許多“追隨者”,想必也是來求保佑的吧!
看到“神龍”,我一下子就提起興趣來,我走到祠堂中,等待著“神龍”的歸來。過了許久后,我終于又聽見那熟悉的鑼鼓聲。祠堂中央擺上了鞭炮,那鞭炮啪啪響起,我捂住耳朵?喔叽蟮哪腥藗兣d致勃勃地舞著龍,他們勇敢地穿過濃煙,走了進來。
最終“龍”以一曲火熱的舞蹈結(jié)束了這歡樂的元宵,這又讓我失落又讓人回味。多想有一天我也可以舉起那棍子,托起那龍,向全世界的人們展現(xiàn)龍的神威。
元宵舞龍,舞出了風采,也舞來了吉祥!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5
春節(jié)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節(jié)日。按我們中原這一代的習俗,我們過春節(jié)要包餃子,吃年飯,貼對聯(lián),鬧元宵等等。
一進入臘月,春節(jié)差不多就開始啦!臘八這天,人們都要喝臘八粥。臘八粥是我們這些孩子們最喜歡喝的,它里面有大米。小米。紅薯。桂圓。紅豆。綠豆;ㄉ团疵椎鹊,一般都要放八樣谷類。
到了臘月二十四,就有年氣啦!大人們開始過買年貨啦,蒸饅頭,包包子和蒸花糕,炸丸子,燒排骨,燒豬肉等一直忙到除夕,做了數(shù)不盡的好吃的。
到了除夕可真熱鬧。家家趕做年夜飯,酒肉的香味在空中久久的回蕩著,大人們在門外貼對聯(lián),家中也貼上漂亮的年畫,家家都通宵燈火,鞭炮聲徹夜不絕。在外上班的或打工的`人們,一定得回來吃團圓飯。這一夜人們還得守歲。
大年初一的景象可不一樣。人們都要出去拜年,一般是年少的給長輩拜年,孩子們會得到很多壓歲錢,孩子們有的買玩具,也有的把錢存起來,留著以后買學習用品。
到了元宵節(jié),超市就特別熱鬧,人們買元宵回家吃,為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甜甜蜜蜜。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有時間你也來我們這過春節(jié)吧!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6
我的老家在美麗的溫州,每逢過年,我們幾乎都會回去過年。
溫州的年不是從大年三十開始的,而是從臘月二十三日就開始了。
為了過年,人們要做很多很多事情。老人常說一句順口溜:“二十三祭灶關,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殺肥雞,二十八炸糍粑,二十九炸和鹵!
老人們基本按照這個“程序”走的。這些日子,家家飄香,我們家自然也是。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吃年夜飯,在我們溫州叫“分歲酒”。
吃分歲酒非常講究,正規(guī)的分歲酒上用十只朱砂高腳紅碗,盛十樣冷菜。老人們說:“這叫‘十全’”!庇须u,有肉,有魚,有桔,有年糕,這些分別示意著“大吉”,“跳龍門”“富富裕!薄澳昴旮摺薄
在我眼里,最好吃的莫過于魚和年糕了,魚肉細嫩,年糕香糥有耐性,唇齒留香,吃過一碗還想吃一碗。
吃過分歲酒之后,就要點水燈了。水燈的樣式千姿百態(tài),最常見的乃是寶蓮燈樣式的,小巧玲瓏,十分可愛。
水燈雙稱“歲燈”“喜燈”,在溫州人眼中看來點水燈是一種吉祥的表現(xiàn),也是溫州的一種守歲活動。
家里的.大人把點燃的水燈放在床下、桌子下、陽臺上、臥室、走廊、門口、米缸等等家里的各種角落,象征著來年紅紅火火、人丁興旺、財源滾滾。
點完水燈也差不多要看春晚了,邊磕瓜子邊看春晚,全家圍坐在一起,那叫一個愜意,其樂融融。
過了元宵節(jié),溫州的年也差不多結(jié)束了。真希望春節(jié)晚點結(jié)束,真希望下次春節(jié)趕緊到來,回味那魚,那年糕,那些溫州的特產(chǎn),各種小吃。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溫州!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7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贝汗(jié)將至,草木紛紛凋零,窗外的柚樹早已光禿禿的,像一個孤苦老人站在那里,似乎冥想著什么,似乎在等著什么。
此時恰逢凜冬,枯黃的樹挺立在園中,光禿禿的桿子上只有零星幾片葉子,對比著身旁四季常青的香樟,真像個垂垂老矣的老人一樣,然而春節(jié)常來的卻總是熱鬧,喜悅,盡管冰天雪地,大街小巷仍就車水馬龍,人來人往。
萬物都在等待它的`到來,湖里的魚,土中的蟲,空中南飛的大雁,每逢春節(jié),小小的屋檐下總是充滿歡聲笑語,包圍著一個個溫馨和睦的家。
寒冬里的春節(jié)從不缺席,清晨逛菜市場,隨時可以看到早餐鋪。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羊肉湯,家家飯館都賣。羊肉湯色香味俱全,品嘗時須先喝湯再吃肉,味道甚好。抄手比羊肉湯略貴,是極美味的,薄薄的一層餃子皮里包著鮮嫩肥美的肉丸,滑,嫩,鮮,香,很好吃。要是再在鮮湯里加上一勺辣椒油,一捆細粉絲,一把白芝麻,入口便會讓你張目結(jié)舌:這東西竟這么好吃!
論春節(jié),最令人心動還是晚上放煙花的時刻,烏黑的天空中,絢麗多彩的煙花與黑暗中的明星在對話,五顏六色的大球重疊在一起,五彩斑斕,閃閃發(fā)光,天空也成了光的海洋,過了一會兒,又變成了顆顆寶石鑲嵌在夜幕中,最后,漸漸變成一道星光瀑布慢慢地墜落下來,漂亮極了。
老家的春節(jié)還有著一個老北京的習俗。院子里灑滿了芝麻秸兒,我們在上面踩的咯吱咯吱響,這叫“踩歲”,鬧得筋疲力盡,睡前給大人請安,這是“辭歲”;大人們就要拿出錢給我們,這是“壓歲”。
我想念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8
五千年云卷云舒,五千年斗轉(zhuǎn)星移。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蘊藏著許多“舉世宏偉”民俗文化,春節(jié)民俗無疑成為這里面的大話題。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進我的家鄉(xiāng)——禮縣,去探個究竟。
進入臘月,我們這里的老老少少就開始期盼著新年的到來。大部分家庭里邊都喂著肉豬,大概臘月初八前后就要殺掉它,作為新年即將到來的一個重頭戲。說到這,我們還流傳著一句童謠活著叫它小曲吧!“臘月八,眼瞧花,還有二十二天過年呢!有豬的把豬殺,沒豬的啃娃娃……”因此大多有條件的家庭在三、四月份都要到集市上去買頭小豬崽來喂,到了年底殺了讓其來扮演這出重頭戲。
過上半月,小年也差不多就到了。在這期間當然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呢!諸如收拾屋子、給孩子買新衣服等等。小年的晚上我們這要送灶王爺?shù),還有一個俗稱是說灶王爺要上天呢。反正這些老祖宗手里的東西我暫時是搞不太清楚了。今天家長會在集市上買來灶糖,晚上燒香點蠟的時候給灶王爺獻。過不了會兒,小孩子們就會爭先去取下來自己吃。這樣小年也就算告一段落了。
隨著年味的越來越濃,人們也越來越忙了。三十的一天就忙著寫春聯(lián)、貼春聯(lián)。到了晚上,毫無疑問全家人在一起包餃子吃,據(jù)說會在餃子里面包上面額不等的硬幣,如果某個人吃到它的話,以示來年的好兆頭;所以吃餃子的時候全家人會非常的熱鬧。年夜飯吃完后,婦女就收拾廚房,男子去燒香點蠟,開始“接先人”,具體怎么回事,我了解的也就只有這么多了。之后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暢談心聲,F(xiàn)在的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開始注重起精神文明了,這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象征。
經(jīng)過漫長的一月的“折騰”,新年也就隨之到來了,大年初一早上家里的妻子和女兒會一塊做一頓豐盛的大餐以示來年的好運勢,吃完之后就是非常熱鬧的`迎喜神了,鞭炮聲、臺鼓聲,各種象征好兆頭的東西一應俱全表演起來,可熱鬧了。但是這里問題著實不少,有不少人把這樣的習俗早已拋之腦后了,搞不懂他們到底是怎么想的;蛟S是因為他們太現(xiàn)實,不在乎這些表面上華而不實的東西?即便是如此,他們只顧著“掰長城”,也就是打麻將賭博,雖然小賭怡情,大賭傷身但是他們不會顧那么多,靠那些東西去賺錢?這樣可以嗎?贏了的人又能怎么樣!說著說著就遠了,不過我只是實話實說罷了!初一完了之后,和平常時間就沒什么區(qū)別了,拿什么來拯救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民俗呢?
過了幾天,大概初八開始到十三,大伙就開始準備春節(jié)的另一重頭戲了,即社火活動。由指定的一屆社火會成員四人來操辦,全民參與,用四五天的時間來糊龍、船、毛驢、獅子、牛娃,還有裝身子的一系列準備工作。十三晚上八點左右開始演出,共演三個晚上,順序依次是狂龍、秧歌、花棍、牛娃、毛驢、獅子、耍拳、渡船等一系列活動。我們村的這一系列裝扮都是人工制作的,一代代相傳,少說也有半個多世紀了吧,這應當是一大特色。每年外村的人前來觀看的人也不少,頗受鄰村的歡迎。以前我小的時候,就這么十幾項活動也能進行兩個多小時,但近幾年只進行一個小時多一點,也說不清什么原因,就我個人覺得原因有這么幾點:
1、老一輩演員現(xiàn)在歲數(shù)也大了,大多都已退休,或不愿意再去演,把它淡化了,新的演員缺乏演技,無經(jīng)驗,演出時間縮短;
2、人員的流失,大多外出務工人員沒有返鄉(xiāng),還有兒童進城求學,上課時間太早而無法去出演;
3、思想觀念上的不重視,直接導致淡化社火活動,這包括村干部,社火會成員的不重視;4、資金收集困難等等。至此,社火活動就結(jié)束了……
接下來就是正月十五鬧元宵了,這個在全國各地都算是一項重要的春節(jié)民俗了,其具體情況想必大家也都熟悉的,我也就在這里不多廢話了!我們這里的春節(jié)民俗活動也就這么個情況,說了這么多你有沒覺得大這另你小有震撼呢?!
作為當代大學生,并且身為歷史(文化遺產(chǎn))專業(yè)的學生,深感背負重任之大!看到我們民俗當中的好多東西流失了,我想問題的根源還是在于現(xiàn)在的人對精神文明的東西重視不夠,政府給保護這些民俗文化的投資力度不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民間無力支付保存和發(fā)展它的費用。因此應加大政府對它的投入力度。當然民間人們也應從思想上根除對民俗的不重視,這樣的話,我們民間寶貴的精神財富才不會就這樣散失。對我們當?shù)氐拿袼走z產(chǎn)重塑當初的雄姿我還是挺有信心的,我個人對今年我們村的民俗活動也貢獻出了微薄的力量,相信我們民間的這些精神財富在政府和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會發(fā)展的更加輝煌!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9
我的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有很多很多,有大掃除、購年貨、包餃子、拜年等等簡直數(shù)不勝數(shù)。
我和爸爸也按照習俗去購年貨。大街小巷里,買年貨的人們數(shù)不勝數(shù)。小攤上,小店里的東西琳瑯滿目。擺滿了鮮艷的衣服、有好吃的食品、以及各種各樣的煙花爆竹。真是讓我大飽眼福。我和爸爸又開始了瘋狂大搶購,各種各樣的東西被我們一掃而光,鞭炮、衣服、食品裝了滿滿一大袋子。
我的家鄉(xiāng)最少不了的一項習俗當然是包餃子了。每逢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我們家當然也是不例外的啦!
除夕之夜,我和爸爸媽媽就開始包餃子啦!包餃子還需要技巧呢!我負責搟皮,我這里搟搟,那里搟搟,簡直就是四不像。媽媽給我做了示范,包餃子應該均勻的搟,讓它在搟面杖上轉(zhuǎn)起來,這樣就可以搟的圓圓的了。我按照媽媽的辦法,怎么也不能把這個“淘氣鬼”制服,還是搟的亂七八糟。不過經(jīng)過我九九八十一次的.艱苦訓練,我終于把這個淘氣鬼給制服了。
我們這里包餃子還要包里面錢呢!只要誰吃著帶錢的餃子,就代表著他在這一年中平安無事,運氣很好。誰要是吃的最多,誰就是一家之主。我們家也包了好幾個錢呢!我和爸爸媽媽都想吃到錢。我為了得到拿到那幾個硬幣,于是搶了很多的餃子。嘿嘿!我們家里的錢竟然被我吃到了三個,把我的牙都快咯壞了!
吃過餃子之后,我們當然還要放鞭炮,放鞭炮可是我們男生最喜歡干的事情。我們拿起一個大*花,迅速點燃。頓時,天空中出現(xiàn)了五彩的煙花,美麗極了。
我們這的春節(jié)習俗最重要的就是拜年了。每逢過新年時,家家戶戶都要回老家給爺爺奶奶磕頭,給他們拜一個年,說一些祝福的話語。然后長輩們就會給我們一些壓歲錢,發(fā)一個紅包。然后再與親戚們一起吃一頓團圓飯。表達互相之間的感情。
我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就是這樣的,怎么樣!你們的呢?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10
時光如白駒過隙,不經(jīng)意間攜走了記憶中的塵埃,就連那節(jié)日的氣氛也被歲月悄然無息的帶走,使其僅剩一個名號罷。可那些經(jīng)人們口耳相傳而保留下來的習俗,也增添了不少氛圍,存有幾分過去熱鬧的影子。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年味總要濃一些的,好容易吃完年夜飯,便纏著外祖父帶我去看“滾龍”。
說是叫“滾龍”,卻與人們口中的“舞龍”差不了太多。無非是在哪戶人家門口的空地上,一群人拿著道具演繹龍騰這一環(huán)節(jié)。道具嘛?是拿紙糊的一條長龍,那龍身的每一節(jié)都有一根木棍杵著,供人拿走握,每節(jié)龍身里點燃著一支紅燭。還有單獨拎出的“龍珠”,雖然不知何用,大概也是引導方向,裝飾之類的吧。
兩手縮進袖子,站在寒風中直打哆嗦,呼出一口熱氣,抱怨著這奇冷天氣的同時,我更期待的是“節(jié)目”的到來。
忽的漆黑的夜空被火光劃亮,隨之而來的`是爆竹的脆響,身著節(jié)日服飾的人們駕著紙龍、伴著擊鼓聲緩步開始移動,一下、兩下……鼓點沉重有力,演員們的步伐錯落有致,隨著音樂節(jié)奏在原地兜圈。舉龍首的人表演最為精彩,只見他握緊支撐的木棍,不時的抬手、旋轉(zhuǎn)、動作沉穩(wěn)。龍身上的紙片在風中呼呼作響。“滾龍”的開場讓我頓時起了興致,不禁從剛捂熱的口袋中伸出手來鼓掌叫好,不光是我,在場的人們都忘掉了大年夜的寒意,放開包袱玩起來了……
鼓聲逐漸變得成低沉、沙啞,叫人感到些許緊張和壓抑。領隊的人步子邁得大些了,有時走兩步便來了個急剎車,腳步忽前、忽后,手中的龍頭舞動的幅度更大了,那龍一會兒弓頸、一會兒屈背,像極了黑暗中準備撲食獵物的猛獸。
忽而,鼓聲驟然提高了幾個分貝,情緒激亢而又高昂,有如黃河翻滾、咆哮、一瀉千里。那滾龍的方陣中閃進一個手持金色紙球的人,那便是“龍珠”,只見那人在龍身圍成的圈子中不緊不慢地閃躲,蹦噠引得龍頭隨著它移動的軌跡而運動。舞龍頭的人舞得更賣力了,除了一刻不停的舞動龍頭外,還需跟著持龍珠那人的腳步跳躍奔跑。身后舞龍身的人呢,則在配合“龍珠”外沿著圈子慢跑,不時地舉高一截龍身,滾龍的圈子此時變成一片紅色的海洋。
滾到高潮時,小孩子們便可向滾龍的地面上甩響炮,那種鞭炮威力極少不會傷著人,據(jù)說這樣能夠祈福來年順利。大人身邊的孩子便如潮水一般向著那火龍涌去,人群中不知誰家的小家伙,還往我手里塞了幾節(jié)爆竹,我也沒多想,學著其他小伙伴的樣子將手中的爆竹、小鞭炮扔出去。一瞬間“噼里啪啦”的聲音響成一片,夾雜著掌生、呼聲和人們的笑聲……
這便是家鄉(xiāng)的“滾龍”了。雖因種種原因,已時隔數(shù)年未回老家過年。但每當春節(jié)來臨,仍會想起那片紅色的海洋。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1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中,在紅紅火火的喜慶的氣氛中,春節(jié)來到我們身邊。看,家家戶戶都張燈結(jié)彩,喜氣洋洋的。春節(jié)真熱鬧啊!
清晨,不管男女老少都早早地起了床,穿上了新衣。小孩子們一大早就約上幾個小伙伴們一起出去玩,臉上洋溢著節(jié)日的喜悅;大人們則上街去買各種各樣的年貨,準備著晚上的盛宴。
我的家鄉(xiāng)在崇明,節(jié)前開車回家,一路彩旗飄飄,大紅燈籠高高掛,欄桿上掛了長長的紅布,寫著節(jié)日的祝語,家家門上都掛著朱紅的對聯(lián)。
回到家后一家人便忙開了。媽媽一邊貼對聯(lián),一邊告訴我對聯(lián)的寓意;奶奶在打掃衛(wèi)生,我呢,則在貼著“!弊帧N野崃藦堃巫诱郎蕚滟N,爸爸連忙阻止我,說:“福字應該要倒貼,就是福到的意思!卑职钟盅a充道:“春節(jié)貼福字有吉祥,喜慶的意思!蔽衣犃诵南耄褐袊拇汗(jié)真是有趣。
下午,大人們更忙,許多親朋好友如約而至,大家有的招呼客人,有的準備團圓飯,所有大人都想包掉更多的活。我跟在大人們后面,好奇地觀察這一切,我一會問這問那,一會兒碰這碰那。
我指著一塊圓圓的上面鑲嵌著紅棗、蜜餞、核桃仁、桂花、瓜子仁的.糕問奶奶:“為什么要吃糕?上面還添加了這么豐富的配料?”
“這是崇明糕,每年都要吃的!蹦棠陶f,“吃崇明糕意味著團團圓圓!
一眨眼,就到了除夕夜,除夕夜真是熱鬧。廚房中彌漫著香味,桌上的菜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琳瑯滿目,人們看了便讒涎欲滴。大家歡歡喜喜地坐在桌前,津津有味地品嘗著豐富的年夜飯,我心情十分激動,站了起來,舉起杯,大聲地說:“祝爺爺奶奶健康長壽,吉祥如意,我們?nèi)胰藞F團圓圓,幸福美滿!”說罷,一揮手,一揚頭,杯中的飲料便落入肚中。
餐桌上有說有笑的,充滿了過年的氣氛,屋外煙花在空中絢麗的綻放,紅彤彤的,又大又圓的燈籠紅火而美麗,整個地區(qū)像是辦喜事。小孩子在外面放鞭炮,煙花別提有多美了。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與眾不同,春節(jié)那特有的熱鬧、氣息將永遠印在我的心中,愛那特有的味道。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12
我的家鄉(xiāng)在河南的北部,我的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是很熱鬧的。
一進入臘月,大人們就開始準備年貨了,陸陸續(xù)續(xù)的買回來很多的東西。到了臘月二十八,奶奶和媽媽忙著包包子、做花糕,我也趕緊幫忙,雖然整的滿身都是面粉,但是我還是很高興。爸爸則要擦窗戶打掃全家的衛(wèi)生。然后爺爺和爸爸貼春聯(lián),我也跟著指指點點的。到了年三十,伯父、伯母和哥哥也來了,全家人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看春節(jié)晚會,到很晚才睡覺。
春節(jié)的那一天,早早的我就被鞭炮聲叫醒了。人們都要到親朋好友家去拜年,互相說著祝福的話,人人都興高采烈的。爸爸很早就出去拜年了,一直到中午才能回來。我和哥哥給爺爺、奶奶拜年,是要給壓歲錢的.。來給爺爺、奶奶拜年的人絡繹不絕,在這一天,每個人都忙忙碌碌的,但也是十分愉快的。
在隨后的幾天里,人們還要走親戚,招待客人一直到過了正月十五,好像才把春節(jié)過完一樣。
春節(jié)真是個盛大的節(jié)日。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13
每個地方有不同的風俗。比如陜西過年要扭秧歌、敲腰鼓,臺灣、廣東過年要舞龍、舞獅,北京過年要逛廟會等。
我的家鄉(xiāng)在首都北京市順義區(qū),在我們這里大人們從臘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把農(nóng)民種的農(nóng)作物放在鍋里,熬成臘八粥,聞著可香可香了。各家的窗戶上都貼上了窗花,大門上也貼著各種各樣的對聯(lián)和門神?粗T神那炯炯有神的雙眼,別說是妖怪,就連“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也不敢和它對視。這時,我的家人們也都在置辦年貨,都為了明天除夕做準備?匆姶蠹以诿β档母,我也去幫忙,我的任務是陪奶奶一起摘菜。
轉(zhuǎn)眼到了臘月二十三,我們俗稱“小年兒”在這一天我們就已經(jīng)里除夕更近了,大人們有的帶著自己的小孩兒開始走親戚。車站、機場人來人往,都是急急忙忙往家里趕的人,因為除夕要吃團圓飯,求個合家歡樂。這時候很多大人也開始給家里的孩子準備鞭炮,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在街上的商店里,購物的人也是人來人往,進進出出擠滿了人。
最熱鬧的`還要數(shù)大年三十,大人們戴著小朋友去和家里的長輩團圓。桌子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過年時先請家里最年老的長輩入席,吃完飯了,大家坐在一起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小孩看動畫春晚,大人們要給小孩發(fā)壓歲錢,為的是一年都平平安安。凌晨我們還要吃團圓餃子,餃子里放一個硬幣,為的來年幸運。
這幾天我們小孩最高興,因為可以和自己親戚朋友快快樂樂的玩。壓歲錢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也可以攢起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大年初一,大人們提著禮物帶著小孩到親戚家里去拜年。幸運的小朋友還可以得到親戚的禮物,真的好開心呀。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家鄉(xiāng),每個家鄉(xiāng)也有各不相同的節(jié)日習俗,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有很多,如:中秋、端午、清明、國慶、春節(jié)等……說到春節(jié),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按照老河口的規(guī)矩,春節(jié)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臘七、臘八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老人們經(jīng)常說:“臘八要喝臘八粥,不喝一年就要凍耳冷手!迸D八這一天,家家都熬臘八粥。粥是根據(jù)每個人自己的口味來熬的。臘八粥是用八種不同食物組成的。如我家就是用面條、綠豆、大米、肉丁、土豆丁、黃豆、花生、蘿卜丁放在一起煮成的粥,亂七八糟的一大鍋,不過很好吃的。除此之外,還要泡醋蒜瓣,把蒜瓣放進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做配菜,因為在我的家鄉(xiāng),過年時家家的飯桌上都少不了餃子。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14
一年有許多個節(jié)日,而我最喜歡的是家鄉(xiāng)桂林的春節(jié)和三月三歌節(jié)。
每當過年時,家家戶戶都飄著年味,處處張燈結(jié)彩。桂林過年時的習慣與其他地方雖然大致相同,但也有讓我感到格外新鮮的,就比如在年三十晚要養(yǎng)一條鯉魚,寓意“年年有余”。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就比如逛廟會,在桂林有一個叫做庵堂廟的寺廟。但這廟會是徹徹底底的逛廟,不論是廟宇里還是廟宇外,都沒有小販擺攤賣東西。庵堂廟平日每月初一和十五才開張,廟宇里還有齋飯,可以求簽拜佛。每逢廟宇開張,信佛之人就一批一批的涌進廟里,求簽的求簽,問卦的問卦,好不熱鬧!
對于我來說,吸引力最大的還是桂林過年時的食品。
每到春節(jié)時期,家家戶戶都會擺上水糍粑,松糕和湯圓。我最喜歡的是湯圓。桂林湯圓與眾不同, 其個體稍小, 用上好糯米磨漿, 壓干成粉, 再和成團做皮, 以桂林特產(chǎn)桂花糖或麻蓉、椰蓉、豆蓉等做餡制成。煮湯圓可用黃糖或冰糖, 也可配以糯米甜酒或雞蛋。這樣, 湯圓滑爽、營養(yǎng)豐富, 是小吃中的名品。我喜歡吃湯圓不僅是因為它用料精細,做工仔細,還因為它象征著一家“團團圓圓”的寓意。
除了春節(jié)特有的食品,風景,我還愛三月三歌節(jié)。
“三月三”,是壯族地區(qū)最大的歌圩日,又稱“歌仙節(jié)”,相傳是為紀念劉三姐而形成的民間紀念性節(jié)日。每年的這一天,廣西各地都要舉行盛大的歌節(jié),桂林當然也不例外,在桂林還有一個以劉三姐命名的歌舞團呢。這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jié)日。歌節(jié)一般每次持續(xù)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歌節(jié)期間,除傳統(tǒng)的.歌圩活動外,還要舉辦搶花炮、拋繡球、碰彩蛋及演壯戲、舞彩龍、擂臺賽詩、放映電影、表演武術和雜技等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這些活動不但可以培養(yǎng)情趣,還可以鍛煉智力,當?shù)厝硕紣蹍⒓舆@個活動。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絕于耳的嘹亮歌聲,寄托著人們對歌仙劉三姐的思念和對豐收、對愛情、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我愛我的家鄉(xiāng),也愛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如果不是有那些特別的節(jié)日習俗點綴了我在家鄉(xiāng)的日子,我也不會有如此快樂的回憶!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15
春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F(xiàn)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春節(jié)習俗,春節(jié)的習俗有貼春聯(lián),包餃子、吃元宵、扭秧歌、舞龍燈、燈展、逛廟會等等。
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貼上一幅大紅春聯(lián),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大年三十晚上全家圍在一起吃餃子,餃子里面還包郵硬幣,誰吃到硬幣餃子預示誰有好運。
春節(jié)晚輩給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晚輩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晚輩收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緊接著又迎來了熱鬧非凡的元宵節(jié),正月十五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象征著團圓、幸福、安康。
每年的元宵節(jié)都有舞獅舞龍、扭秧歌等文藝表演,場面真壯觀。晚上人們不約而同地走向了中心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盞盞紅彤彤的.小燈籠,還有用燈光做成的各種動物造型,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栩栩如生、好像在人群中游動。
春節(jié)習俗最有趣也是最有收獲的就是逛廟會,正月十六上午,大約經(jīng)過四十分鐘的路程,到了我的老家去趕倉頡廟會,廟會上人山人海,在碧波蕩漾的人海里,一只調(diào)皮的小龍在追逐著一顆寶珠,那寶珠好像故意戲弄小龍,小龍怎么也追不上,隨著人們的搖旗吶喊,我知道這是在舞龍燈呢,看得我心花怒放。
沒等我看夠,就隨著鬧嚷嚷的人群來到了小吃攤旁,忽然,一陣香味撲鼻而來,我不由得吸吸鼻子,各種美食讓我看得眼花繚亂。我舔舔口水,一種種、一樣樣地吃,什么也不用想,盡管吃,一直吃到撐,真是飽了口福。
另一旁石工藝品的攤位,每件看上去都精雕細琢,有小猴上樹、孔雀開屏、嫦娥奔月等等,每一樣都那么晶瑩剔透,每個都讓我愛不釋手。
還有兒童游樂園,過山車、海盜船、蹦極、魔鬼世界等等好多好玩的項目。
這次逛廟會,既飽了眼福,又飽了口福。春季還有許多習俗,我就不一一講了,春節(jié)的習俗真有趣!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07-03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03-12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經(jīng)典【15篇】07-03
【實用】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15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