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教育的情調》有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教育的情調》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的情調》,源自范梅南教授最初的英文原著——The Tone of Teaching。該書1981年在加拿大出版,深受讀者的喜愛,不斷重印。2015年,范梅南教授從出版社收回版權,然后和李樹英教授一起改寫并在中國出版。李樹英教授在原書的基礎上增加了中國讀者熟知的一些生活體驗小故事,以增加可讀性。
本書正文連同后記僅僅177頁,卻探討了“教育的敏感和機智”“了解孩子充滿可能性的世界”“孩子好奇的體驗”“表揚和肯定的重要性”“紀律的教育學意義”等16個話題。這16個話題,都以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常見現象入手,通過分析現象背后的教育學意義,幫助教師貫通和融合理論與實踐,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這本書與其他教育指南類書籍不同,沒有長篇大論、晦澀難懂的說教,而是以主題的形式,通過一個個教育小案例,告訴老師、家長如何帶著敏感、機智與愛,進入孩子的世界。
范梅楠先生主張,學校應當被孩子們視為“我們的學!保袄蠋煕Q不能像一個過路人、一個警察或一個朋友那樣看孩子”老師必須以教育學的眼光看孩子。這就是說,作為一個保護、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者,老師要意識到正在成長的孩子的存在”。并且要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們的“在”。這就要求我們關注孩子,給孩子希望,更開放、更寬容地和孩子相處。
曾經我們很少去考慮小學生秘密體驗的教育意義,也很少關注隱藏在秘密背后的兒童成長經歷。有的大人有時為了調查清楚某些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非要摳出來孩子不想本表達的“秘密”,讀《教育的情調》后,才真正意識到這真是一個不可原諒的過失,一個不容低估的錯誤。孩子有了秘密,就開始成長,走向獨立。有秘密意味著有了獨立的意識。能夠保守秘密其實是獨立或成熟的標志之一。能保守秘密,而且又能夠與自己最親的人分享秘密,這更是成長和成熟的一個表現。理解了這些之后,我們就知道了,當孩子有了秘密的時候,我們要尊重他們,給他們足夠的私人成長空間。機智的父母或老師會關注孩子對秘密的體驗,知道什么時候該去傾聽,什么時候又該有意地不去理會。
以書中的兩句話作為結語:老師和父母必須首先是好學生,然后才能是引導學生學習的人。孩子天生是寬恕者,不辜負孩子給予我們的信任,不濫用他們的原諒和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