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師有感
孔子拜師有感1
今天,我讀了《孔子拜師》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孔子為了提高自己的學問,不遠千里從山東曲阜來到洛陽,向老子拜師、學禮。
通過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決心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是學習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孔子本身學問就很淵博了,但是他知道學無止境,還要向比自己更有學問的老聃學習。以后,我上課要更加認真聽講,遇到不會做的題要虛心向老師、同學請教。我要始終保持一顆謙虛的.心。
二是學習孔子吃苦耐勞、一心求學的堅定意志。孔子為了求學不遠千里、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到洛陽拜師。在今后的學習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吃多大的苦,我都要有恒心,相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克服一切困難,爭取最終的成功。
三是學習孔子勤學好問的精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除了勤學之外,我還要養(yǎng)成好問的習慣。學問學問,既學又問才是學問。我要不恥下問,不懂的問題一定要請教別人,即使是一字之師也要拜。這學期,我要把《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看完,增長自己的知識。
孔子拜師有感2
前幾天,我們剛學完《孔子拜師》這一課,我對這篇課文很有感觸。
當我讀第一段的時候,我感受到了孔子的謙虛好學,因為孔子三十歲時,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還千里迢迢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當我讀第二段的時候,我感受到的是孔子的不辭辛苦和勤奮好學。因為孔子的家鄉(xiāng)曲阜和老子的家鄉(xiāng)洛陽相距上千里,在以前交通不發(fā)達的時候,走那么遠是很困難的。但孔子一路上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于走到了洛陽。這種不怕吃苦的精神讓我敬佩不已。當孔子見到老子的時候,孔子上前向老子行禮,并自我介紹,讓我感受到孔子的謙卑有禮。當我讀第三段的時候,我感受到了老子的大方無私和孔子的勤學好問。當我讀最后一段,讓我更加佩服老子和孔子的學識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讀完這篇文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由于孔子的好學,老子毫無保留地把學問傳授給他。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的老師也像老子一樣把自己的學問無私大方地傳授給我們。所以我們也要像孔子一樣勤學好問,并感謝老師對我們的教育之恩。
【孔子拜師有感】相關文章:
孔子拜師教學設計03-29
孔子拜師教學設計20篇06-02
孔子拜師教學設計 15篇04-01
《孔子拜師》教學設計(通用9篇)06-24
讀《孔子拜師》有感04-28
讀《孔子拜師》有感 5篇02-19
孔子拜師的讀后感06-21
孔子拜師讀后感11-05
《孔子拜師》讀后感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