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實習心得:《秋天的雨》聽課記錄及感受(通用9篇)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實習心得:《秋天的雨》聽課記錄及感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實習心得:《秋天的雨》聽課記錄及感受 篇1
《秋天的雨》老師一共用了兩個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主要是引導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
這節(jié)課上李老師以四季的雨的特點導入,通過敘述春雨、夏雨、冬雨的特點引入學習的重點“秋天的雨”的特點。然后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極富感染力給學生補充了一首小詩,進一步渲染秋天的美好。
在新授環(huán)節(jié)老師首先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安排學生初讀課文,檢查學生對生詞的掌握情況。接著老師讓學生推薦人來讀,讀完以后學生進行互評。由于這篇課文的輕生詞,多音字較多,老師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對這些易錯點進行講解,多次重復,增強記憶力,確保每位同學讀準字音。在對字詞的講解上,李老師從字音,字形等方面分別進行教學,識字認詞方法多樣。并且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己找出形近字、多音字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識記。
接下來讓學生再讀課文,并且?guī)е鴨栴}去讀,思考作者從那些方面,來寫秋天的雨?為了使閱讀老師更加高效,給出了一些引導,如何讀,如何批注。進一步提出更具體的要求。
讀完以后學生很快的回答出來(聲音、氣味、顏色),緊接著老師引導同學概括文章內(nèi)容,分析結構,得出文章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來寫,這里老師的亮點是通過對文章的分析學習,來指導學生寫作,讓學生學習在習作中去學習使用這種結構,在文章的學習理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習作水平,學習寫作方法。
第一課時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習第一段,理解為什么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打開了秋天的大門。首先老師從分析句子入手,然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簡單高效。
李老師的這節(jié)課整個過程,十分的生動,入情入景,整節(jié)課上李老師利用她的感染力和小幽默以及和學生多樣的互動把課把課堂打造的豐富,有趣,這是一件很需要功力的事情,只有老師把課上的有趣,學生才會有積極性去聽,才會跟著老師一起去感受,體會,學生愛上了課堂就沒有理由學不好。此外李老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是十分多樣,老師會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來進行評價,會讓學生感受到重視。
課堂教學是一門深奧的藝術,而每位老師的藝術風格都不盡相同,如何讓學生愛上你的藝術,這是一份任重道遠的事情。
大學生實習心得:《秋天的雨》聽課記錄及感受 篇2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第三組課文中的第三篇課文,整組課文都涉及到古詩,敘事文,詩歌,散文等許多與秋天相關的文章!肚锾斓挠辍吩谧髡吖P下趣中見美,美中更見趣,這樣交相輝映,給人帶來閱讀的享受。文章以散文的形式描寫秋天的雨。大量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文章的語言生動活潑。課文以秋天的雨為線索呈現(xiàn)的場景繁多,內(nèi)容豐富,句式多變,但結構整齊,總的特點就是美,特別適合朗讀。聽了程燕錦老師的這節(jié)課后使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一、把握整體,局部突破。
程老師在教學第二課時總體把握全文,引導學生將每個自然段的開頭一句話找出來,繼而以此為線索展開教學。為了突破重點,程老師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關鍵詞“五彩繽紛”來進行朗讀指導。在朗讀中遵循學生的個性體驗,并沒嚴格按照課文中句子的排列順序來指導學生朗讀,而是根據(jù)學生的愛好選擇性的進行朗讀指導,真正體現(xiàn)了順學而導,以生為主的教學原則。對句子的朗讀指導并沒有過多理論上的要求,只是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對整個句子所描寫的景物既有了形的感知,又有了情的體驗,學生通過對重點句子的朗讀真正感受到秋雨的顏色美。例如:在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和“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啊飄啊,郵來了秋天的涼爽!背汤蠋熛日堃晃粚W生讀一讀,進行評價。接著抓住“扇哪扇哪”和“飄啊飄啊”兩個重點詞語,讓學生體會秋雨的優(yōu)美。
二、注重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
課文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詞句,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在學習句子時,師能緊扣秋天的特點來學習。讓同學自己用不同的方式來感知秋天的美。同學動手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并指導朗讀。在教學句式中程老師自然的把整節(jié)課的知識融入到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以致用,并結合單元訓練的'重點對本文的重點句式它把什么顏色給誰,像什么進行了朗讀指導,并進行了說話的遷移訓練。在課堂中多數(shù)老師專門安排養(yǎng)成教育學習,而程老師課中是有聲有色的教學讓同學走入了課堂的學習。同時該師基備了教師應遵循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親和力較強自然渲染了整個課堂氣氛。在內(nèi)容講解中程老師做到精講精簡。板書工整,安排合理?傊(jié)課設計都值得我學習。
我個人認為在生仿說練習時,完全可以將課文中另外幾個句子進行類似的仿說訓練,并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白,課文中為什么沒用同一種句式去描寫秋天的景物。在引導學進行表演讀。
大學生實習心得:《秋天的雨》聽課記錄及感受 篇3
昨天,zz市教師教育中心語文教研室張XX老師來我校檢查督導工作。郭老師執(zhí)教了《秋天的雨》一課,聽了郭老師的課,感覺輕松自如,課堂氣氛和諧,師生配合默契。她那親切的笑容,大方的教態(tài),自然的過渡都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偟慕o我的感覺有以下四點:
一、注重學習單的運用
三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語文同步中每課都有“課前自學”,郭老師就充分利用了這一點,設計了《秋天的雨》一課的學習單,有生字詞到課文內(nèi)容,有淺到深,有易到難,有效的指導學生預習課文,為課堂學習做好了鋪墊。為了落實預習的效果,郭老師上課就檢查了預習情況,并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做了指導,起到對課堂學習的推動作用。
二、注重朗讀的指導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寫景散文,指導學生美美地讀課文是教學本文的重點。在這節(jié)課中,郭老師把“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配樂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情感美。特別是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時候,通過簡短的小詩與課文內(nèi)容的比較學習后,指導學生逐句朗讀,然后郭老師給學生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和背景,讓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在有感情地朗讀中,想象畫面,潛移默化中體會了課文寫具體形象的好處。
三、注重語言文字訓練
在學生充分朗讀、體會的基礎上,郭老師出示葡萄的圖片和句子: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它把紫色給了葡萄,一串串葡萄像紫色的瑪瑙,搖呀搖呀,搖出了豐收的喜悅。然后再給出水果和植物的的圖片,讓學生看圖仿說。再如有《小雨沙沙》仿說《秋雨沙沙》由扶到放,給學生一把拐杖,降低了說的難度,學生愿說,樂說。
四、角色扮演入情入境
第四自然段描述了深秋中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繁忙熱鬧的場面。郭老師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給學生準備各種各樣動物的頭套,并配合老師生動活潑的文字,將動物準備過冬的畫面演出來,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演繹這幅生動的畫面。
不足:由于課堂容量較大,在學生自學第三、四段的時候,郭老師沒有給學生太多的自主學習時間,缺少了思考的空間。
大學生實習心得:《秋天的雨》聽課記錄及感受 篇4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很美的寫景散文,指導學生美美地讀課文是教學本文的重點,聽了王老師的課,總感覺很輕松,她那親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態(tài)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我簡單總結如下:
一、自然平等營造和諧氛圍
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課堂上沒有呵斥和批評,只有老師始終如一的笑容、鼓勵。學生因為有了信心,有了勇氣,就變得想說了,敢說了,愿說了!老師的鼓勵拉近了學生和老師的距離。心理學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思維才會表現(xiàn)得最活躍。老師關注細節(jié),就連孩子讀錯“扇”,老師沒有批評,范讀一次,鼓勵孩子自己讀好,如此一來,學生不會因為怕讀錯而產(chǎn)生陰影,影響今后課堂上的表現(xiàn)了。
二、讀中有悟?qū)W法指導
我們常說,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語文課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明理,在讀中得法。當學生讀著讀著,就自然而然點起頭,露出笑容來,不用老師說,就把課文讀得美美的,我們著實感受到“文貴自得,熟讀自悟”所帶來的喜人效果。
通過多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情感美、景色美。隨機進行點撥與指導,老師用柔美深情的語調(diào)讀,如指導“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睂W生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秋天是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的。
三、時刻重視語言積累運用
我們學習語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形成語言文字的積累。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熟讀成誦,這是一種積累方式,品讀好詞好句也是一種積累形式。如文章一個特殊語言現(xiàn)象:紅紅的楓葉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等句子,王老師讓孩子主動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學會積累。在注重語言積累的同時,也要注意孩子運用已學過的好詞好句,比如,形容顏色詞語:五顏六色,五光十色,色彩斑斕……
四、結合插圖注重語言訓練
在閱讀教學法中,突出語言文字訓練是很必要的。王老師不僅注意讓學生反復讀書,還讓學生有條理的讀書。尤其王老師鼓勵孩子仔細觀察書本插圖,讓孩子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然后再用自己的話去說說,試著說完整,說形象,說具體。接著出示課文內(nèi)容,讀讀上面的句子,體會意思。
這樣的說話訓練不僅鞏固了課文中的所學的知識,而且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是學生把知識轉(zhuǎn)化成能力。
教學,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就應該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中相輔相成。在王老師的課堂中,孩子輕松自在,他們暢所欲言,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孩子的語文一定會慢慢提高,落實起來!
大學生實習心得:《秋天的雨》聽課記錄及感受 篇5
今天聆聽了徐丹老師執(zhí)教的《秋天的雨》這節(jié)課,我有一種如如沐秋風,神清氣爽的感覺。
下面我就這節(jié)課進行簡單的點評,與大家共同學習。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很美的寫景散文,指導學生美美地讀是教學本文的一個重點,而這個重點被徐老師抓住了。
一、強調(diào)了以讀為本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從一年級開始,就應該學習用標準的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崩首x已成語文課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在這節(jié)課中,徐老師正是把讀慣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默讀、挑戰(zhàn)讀、師生賽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情感美。
二、營造了和諧氛圍
1、體現(xiàn)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2、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地里,思維才能表現(xiàn)得最活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充分新生學生。
3、重視了語言積累
豐富語言積累,成為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熟讀成誦,這是一種積累方式;品讀好詞佳句也是一種累形式。
聽徐老師的課,總感覺很輕松,她那親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態(tài),都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地方。我覺得,徐老師的這節(jié)課上得圓滿,很成功,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非得挑刺的話,我只能淺薄地談談我的建議:徐老師能否通過本課的教學,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寫作的平臺,讓他們在感悟文本的同時,也抒發(fā)一下他們自已對秋天的感覺呢?最好是學生寫好后,讓他們美美地讀出自己的感悟!
大學生實習心得:《秋天的雨》聽課記錄及感受 篇6
今天,聆聽了陳曉威老師上的《秋天的雨》這課,讓我受益匪淺。整堂課,我想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美”。
首先是這篇文章的語言文字的“美”。
《秋天的雨》一課,全文語句優(yōu)美,情感濃烈,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連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其次是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的美,主要體現(xiàn)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是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通過讓學生欣賞圖片,學會欣賞美;
陳老師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詩情畫意的課堂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動情、激情。她將收集到的圖片資料(黃黃的銀杏樹、火紅的楓葉、金黃的田野)展示在學生面前,點燃學生學習的興趣火花,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一種“樂之者”的美好學習境界,再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細細品位,讓學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二、是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品讀課文感受語言美;
這節(jié)課,陳老師通過默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讀中感悟語言的內(nèi)涵,在指導學生逐句朗讀后,陳老師給學生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讓學生把第二小節(jié)連起來讀了一次,讓學生潛移默化體會到了語言的美。
三、是教師的評價語美
整堂課,陳老師總是用動聽的評價語來對學生的回答或表現(xiàn)進行評價,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里,感受老師的鼓勵,產(chǎn)生了學習的興趣。
最后,我覺得陳老師比較注重學生對詞語和句子的積累。如:在學生劃好表示顏色的詞后,讓學生說說,還有什么詞也是表示顏色多的;在學生學了第二小節(jié)后,讓學生把書中的優(yōu)美句子背誦下來,這些都是值得學習的。但遺憾的是這節(jié)課陳老師沒讓學生把學到的語言運用起來,如果能在學習第二小節(jié)時,例如:在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和“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啊飄啊,郵來了秋天的涼爽。”我先請一位學生讀一讀,進行評價。接著抓住“扇哪扇哪”讓學生體會去掉它是否可以,從而,體會句子的優(yōu)美。讓學生也來模仿說說類似的句式,這樣通過擴展活動,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去發(fā)現(xiàn)美。
但在此,我也想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老師這節(jié)課的詞語教學時間不是很充足,我想低年級識字寫字的教學還是占很重要的位置,如果詞語掌握不好,即使文章的語言再美,也是讀不出什么韻味的。以后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們還要不斷探討和研究。
大學生實習心得:《秋天的雨》聽課記錄及感受 篇7
今天聆聽了三位老師的課,《珍珠鳥》是略讀課文,《秋天的雨》是精讀課文,還有一堂課是古詩教學。三個不同風格的老師,三堂不用的課型,讓我們聽課的老師受益匪淺。
第一節(jié)課向我們展示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特色——整體把握,直奔重點。略讀課文需要取舍,不能面面俱到,陳老師的課清新流暢,讓人如沐春風。個人覺得最后的練筆設計挺好,是不是這時候可以從學生的語言中提煉出詞語寫在板書“怕人”和“信賴人”之間,讓板書成為課堂點睛之筆。
第三節(jié)課的老師要在短短40分鐘內(nèi)教學兩首古詩,確實很有難度。朱老師設計的“讀詩題,找異同”這個環(huán)節(jié)獨具匠心,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后面的環(huán)節(jié)中,我覺得這樣的教學并沒有讓學生深入理解古詩的意思,有蜻蜓點水的感覺,應該利用課件來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渲染情感。
我著重來說說第二堂課《秋天的雨》。課題名為秋雨,實際是寫秋天,課文內(nèi)容豐富多彩,寫了秋天的繽紛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秋天的各種動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聯(lián)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讓學生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我想用一句話來形容這堂課——堅守語文陣地,牢抓語文精神。
一、在讀通課文上,舍得花時間
初讀課文時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傮w感知時把各段的總起句組成一首小詩,初知全文內(nèi)容。檢查自學情況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站起來讀。朱老師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第一遍默讀,圈出顏色詞,第二遍自由讀,找出秋天的雨把顏色送給了誰。從今天學生學習的情況來看,讀通課文至關重要。
二、在讀準字音上,舍得下功夫
檢查自學情況時,朱老師先檢查讀輕聲的六個詞語,要求讀得好聽一點。接著出示有多音字“扇”的這一句,學生果然習慣性地把“扇”讀成了第四聲,朱老師詳細地教學了生字“扇”的結構、書寫和兩個讀音。另外,朱老師還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朗讀時出現(xiàn)的錯誤,認真給予糾正,如提醒學生“的”讀得輕一些,“橙紅”不讀“登紅”。當學生把“溫柔”讀成“溫和”時,老師請學生再讀一遍,這一遍學生又沒有讀好,朱老師鼓勵他再試一次。老師如此重視學生的讀書反饋,學生的朗讀水平怎么能不提高?
三、在理解詞語上,要講究方法
用動作來演示“你擠我碰”,查資料來理解“頻頻點頭”。理解“五彩繽紛”時,給它找近義詞,學生說得不多,老師又補充了幾個“五顏六色、五光十色、色彩斑斕、萬紫千紅……”語言就是這樣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
四、在朗讀指導上,要落到實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從一年級開始,就應該學習用標準的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已成語文課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寫景散文,指導學生美美地讀是教學本文的一個重點。在這節(jié)課中,老師能引導、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充分地讀,把“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配樂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情感美。
五、在語言的積累運用上,要鋪設階梯
豐富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成為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熟讀成誦,這是一種積累方式;品讀好詞佳句,也是一種積累形式。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課件出示了寫銀杏葉和楓葉的兩句話“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薄八鸭t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這兩句句式相同,都先寫把什么顏色給了誰,都運用了生動的比喻,而且學生通過朗讀也體會到了其中的輕柔美與動感美。然后老師出示了句式和葡萄的圖片,要求學生仿照例句來說一說。今天學生說得真好,其中一個學生這樣說道:
“秋天的雨把紫色給了葡萄,紫色的葡萄像一顆顆紫色的珍珠,搖呀搖呀,搖來了秋天的豐收。“
遷移運用時讀書內(nèi)化的最高層次和最后的歸宿。語文課的學習,歸根到底是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基本功。課堂中留出動筆的時間,能讓學生把自己的學習所得“投入周轉(zhuǎn)”。最后朱老師安排了一個寫話訓練,放手讓學生自己寫。在他們感悟文本的同時,也抒發(fā)一下他們自己對秋天的感覺。這樣層層鋪墊,水到渠成。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幾處需要商榷的地方。比如學生用動作來演示“你擠我碰”,學生非常高興,那么理解詞語后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感受豐收的喜悅,再美美的朗讀這句話。比如,初讀課文后的反饋,讓學生說說“秋天的雨”,學生匯報后,可以讓學生動筆在書中劃一劃,讓學生對總起句在段中的位置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大學生實習心得:《秋天的雨》聽課記錄及感受 篇8
在金秋十月,聽了《秋天的雨》,感覺格外不一樣。高老師的課突出了兩個字:“美”和“實”。
1、美。美在精心準備的課件色彩豐富,突顯文意;用心選擇的音樂,渲染意境。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情境中走入文本,用心傾聽秋日的私語。
2、實。實在復習導入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分段講解流程清晰。析詞析句一絲不茍,練習設計及時有效。最后再談收獲,回歸整體。整個教學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利于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尤其是在處理背誦這個環(huán)節(jié),方法多樣,循序漸進,讀的充分,背的水到渠成。如果沒有教師的細心設計和引導,要做到這一步很難。
在教研交流的時候,有老師說這節(jié)課的提問有些生硬,是因為教師問得比較直接。那怎樣問好呢?我有一點小小的想法。例如在說“銀杏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時,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問:“你見過銀杏的葉子嗎?你能把它的樣子畫出來嗎?為什么你沒見過銀杏的葉子畫的卻和老師出示的葉子差不多呢?這就是比喻的好處:把我們比較陌生的事物用我們熟悉的事物來代替,讓我們讀起來仿佛身臨其境!
大學生實習心得:《秋天的雨》聽課記錄及感受 篇9
在第一輪的示范課中蔡云云老師講的《秋天的雨》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1、以境觸情
從時間性來講,已經(jīng)過時了。要是正合時節(jié)的話,就可讓學生從生活中(如去找找秋天,去畫畫秋天,去寫寫秋天等一系列的活動。)去體驗,去感知。有了生活的閱歷,再來上這篇課文,可能更容易些。由于條件的限制,蔡老師盡可能的去給學生創(chuàng)造環(huán)境,營造氣氛,(整個教學過程設制一個背景音樂,以圖片去感染熏陶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情趣。)讓學生在富有詩意的情境中,去學習凝聚著作家靈感、激情的文字,去品悟文章的語言美,去感悟秋天的美好。
2、讀——積累——感悟
在新舊課標交替過程中,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提升語言實踐能力,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讀出興趣與感情、意義與啟示,更應該注重的是讓學生從讀中積累語言文字,從讀中去感受。這來得很重要。
。1) 注重“積累”
讓學生從讀中積累,說中積累,這些過程,課中是這樣按排了一些內(nèi)容: 如:“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薄八鸭t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边@兩句在句式上是一樣的,學了一句,就等于學了兩句。按排一點點時間,讓學生選擇性的背一背,這其實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講到菊花時,讓學生來補白,說說菊花的其它顏色,再概括地用一個詞來說說這些顏色,學生肯定會用上學過的詞語來說。(像今天他們就說出了“五彩繽紛”“五顏六色”“五光十色”)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同時還是對所學知識的形象再現(xiàn)。 最后讓學生把喜歡的詞語和句子抄下來,去讀讀,背背,以便今后寫作。這又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2)以讀帶說,以說帶讀
以讀帶說,以說帶讀去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課文中多數(shù)詞語是以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來理解的。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繽紛“,這個成語比較抽象,但是當我們讀完了這一段,眼前浮現(xiàn)出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和美麗的菊花時,就自然而然地,五彩繽紛指的是什么意思了。課文的語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詩意,需要好好體會品味。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先讀,再說,說了再讀。有了感受去讀課文,感覺就出來了!扒锾斓挠,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薄 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薄凹t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理解這些句子一要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平時的生活積累;二要反復朗讀品味。 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覺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fā)感情
3、寫作方法的滲透
蔡老師隊孩子以課文為范例教授寫作的方法給我一很大的啟發(fā),這讓我想到我在三年級時對學生的寫作教學是有很多的不足之處的。蔡老師讓孩子們自由說秋天是一個什么樣的景色,然后把幾個孩子的話語組合在一起告訴孩子們這就是一段話,再請幾個孩子說一說有組成一段話,最后告訴人們這是一個美麗的秋天,這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這對于剛剛接觸作文學習的孩子從句子到段,從段到篇的構成方法揭開了作文那神秘的面紗,很容易就將孩子領進了寫作的大門。這種自然而然的順勢引導值得我學習和借鑒。
【大學生實習心得:《秋天的雨》聽課記錄及感受】相關文章:
《秋天的雨》聽課心得筆記04-18
聽課記錄評語05-20
聽課記錄的評語06-01
英語閱讀的聽課心得感受03-16
教師聽課記錄評語06-04
學校聽課記錄檢查評語01-05
秋天的雨讀書心得09-03
大學生實習心得感受06-17
小學語文《蒙娜麗莎之約》聽課的感受心得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