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車使用情況調查報告
曾幾何時,自行車是落后城市的代名詞,然而時過境遷,在城市高度發(fā)達的今天,自行車也有可能成為綠色健康生活的代言人。相信無論是游客還是我們這些外地學子,在杭州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諸多景物中,路旁那一排排身著橙紅色靚麗外衣的公共自行車便是最吸引眼球的一例。
資料顯示,杭州市政府與市公交公司于2008年5月1日,即五一黃金周推出這項公共自行車出租試驗,旨在規(guī)范西湖景區(qū)服務設施,解決當時西湖邊上許多私人自行車租賃點服務質量差的問題。最初只設立61個服務點(31個固定標準式租用服務點,30個只能在原租車點還車的移動便捷式租用服務點),2800輛自行車,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統和自行車鎖止裝置,供16周歲到70周歲具有熟練自行車騎行能力的持有公交IC卡及開通了公交功能的杭州市民卡的居民、游客使用,服務時間為6∶30~20∶30,地點主要集中在西湖景區(qū)及上城湖濱地域。公共自行車實行60分鐘內免費租用,60分鐘以上至120分鐘(含),收取1元租車服務費,120分鐘以上至180分鐘(含),收取2元租車服務費,超過180分鐘以上的時間,按每小時3元計費(不足一小時的按一小時計)。最初繁瑣的租賃手續(xù)和高發(fā)的故障率,使租用成功率不到50%。 此后,公共自行車公司迅速升級了租車系統。比如,之前租車,需要在租賃點的POS機上刷卡交納押金,而升級后POS機內置在自行車架上,無論還車取車,都只要在車架上刷卡。 到2009年國慶前,租賃點已擴充到1600個,單日使用人次已突破15萬。
為進一步了解公共自行車的使用情況,我們就使用人次、用途、使用時間、車輛狀況和租賃費用等問題(附問卷)在下沙居民區(qū)和高校對約一百位居民及大學生進行了調查訪問,,樣本具有代表性。
分析數據得出——
使用者絕大多數是學生與居民,外來人很少使用
被調查者中約有20%租用過自行車,其中42%用于上班上學,使用頻率為每天1~2次;39%為居民上街游玩,使用頻率每月6~20次;另有9%出于嘗試,偶爾使用;只有約10%為外地游客。公共自行車的設立更多地方便了市民日常出行,買菜、接送孩子路途較近,乘公交車麻煩,租騎自行車成了最佳選擇,這相較于最初只是為了規(guī)范景區(qū)服務設施的初衷,一方面可以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公共自行車系統在促進杭州旅游業(yè)方面發(fā)揮的作用還十分有限。我們了解到,公共自行車在游客中的`普及率與游客的心理、旅游需求和實際情況大有關聯。對大多數第一次或很少來杭的游客來講,即使手持地圖,路邊有許多旅行咨詢點,孤身或結伴騎車游西湖仍沒有跟隨旅行團坐車游有“安全感”。加之杭州是全國首例實施該服務的城市,很多游客對此并不熟悉,辦理IC卡取車放車等一系列程序無疑給繁忙的旅途添加了額外的工作量。所以,就下沙公共自行車點附近應增設志愿者服務站,加大宣傳力度,完善非機動車道建設,讓更多的游客一下車便能騎車呼吸著新鮮空氣暢游西湖。
計費方式合理,多數使用時間在免費范圍內
約88%的被調查者表示現行計費方式合理,7%的人認為偏高,另外8%的人認為偏低。公共自行車實行60分鐘內免費租用,60分鐘以上至120分鐘(含),收取1元租車服務費,120分鐘以上至180分鐘(含),收取2元租車服務費,超過180分鐘以上的時間,按每小時3元計費(不足一小時的按一小時計)。凡乘公交車刷卡起的90分鐘內,租用公共自行車的,租車者的免費時間可延長為90分鐘,同時計費結算時間也相應順延。如租用3個小時,將按第一1小時免費+第二小時1元+第三小時2元=共3元。4小時的,第四小時收取3元,共計6元,以此類推。凡乘公交車刷卡起的90分鐘內,計費時段將相應延長。用后不還,長期占用將取消租車資格。因此,60%的經常性使用者一次性使用時間均在0.5~1小時以內,如遇特殊情況則會在一小時快到時找路旁停車點還車,再另租一輛,相當于接力。
我們不禁疑惑,這樣一來廣大市民享受便利的同時,公交公司豈不蒙受損失?事實上,當一個城市決定將自行車列為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完全按照市場化來運作的模式便很難走得通。杭州市政府明確提出,公共自行車應實行完全的公益化運作。公益性也是杭州公共自行車運營模式最顯著特征。這種公益化運作首先體現在,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硬件設備、軟件開發(fā)等先期投資由政府財政啟動。杭州市政府已投入1.5億元,主要用于硬件購置和基礎設施。比如,經過招投標,杭州公共自行車全使用“飛鴿”牌自行車,進價400元/輛;網點上的基礎建設,以最常見的“一亭兩棚”為例,造價22萬元。杭州市政府將整個公共自行車系統的建立和運營,劃歸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團,收入的主要來源并不是租車收費,而是自行車車身和停車棚的廣告收入。隨著網點和自行車數量的迅速增加,廣告吸附力正在增強,公司打算將其廣告經營權拍賣,引入專業(yè)合作方。接下來,杭州公共自行車網點還將在商業(yè)網點布局上下功夫。公司打算在網點上布局商業(yè),銷售報紙、日用百貨或旅游紀念品等。
對自行車及服務質量問題存在爭議
約52%的使用者對車子質量表示基本滿意,10%的人表示非常滿意,34%的人表示不滿,另有4%的人表示非常不滿。在關于車輛維護等服務質量的調查中,66%的人表示滿意,27%的人表示很滿意,7%表示不滿,沒有表示非常不滿的。對自行車本身反映最多的問題便是由于車輛陳舊維護不利造成的故障,此外,自動鎖止系統也是頻出問題,在一個租車點我們發(fā)現竟有三個鎖車口不能用。在《條例》中寫道:“租用者在騎行公共自行車中發(fā)生輕微人身傷害和車輛損壞事故,應及時與事故對方協商處理,協商不成或發(fā)生較為嚴重的交通事故,應及時報交警部門處理。對騎行途中發(fā)生故障,租車者應及時處置,也可及時在就近的公共自行車服務點修理或調換,或通過85331122電話進行咨詢,本公司將視情提供相應的服務。因人為原因造成的故障由租車者承擔相應的修理費用。”,但事實上,不少人反映,公共自行車熱線85331122不好打,經常占線。據悉,公交公司已經在考慮開設短信平臺,方便市民用發(fā)短信的方式來溝通、求助。其次,全市800個點,每個點都有名稱和編號,工作人員是通過名稱編號確定租車人所在的位置,光說地理名稱,很難確定。 第三,不少人反映附近網點租還車系統出現故障致電請求解決時,得到的答復總是正在協商,辦事缺乏效率。網上有媒體報道,八月份有小孩從嬰兒坐椅上摔下,摔成輕微腦震蕩的案例,可見公共自行車的日常維護修理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
網點布局與車輛配置問題成為瓶頸,呼喚智能化系統與人工操縱相結合
盡管杭州公交集團宣布,到2009年8月杭州全城公共自行車服務點達到1080處,網點覆蓋景區(qū)、西湖區(qū)、下城區(qū)、上城區(qū)、江干區(qū)、拱墅區(qū)、濱江區(qū)、蕭山區(qū)、余杭區(qū),自行車總數超過2.5萬輛,可謂星羅棋布,規(guī)模全球最大,公共自行車日均租借突破10萬輛次,最高峰時達到13萬輛次,每輛自行車日均租借頻率近5次。系統還在快速擴張中,今年年底,網點將超過2000個,自行車總數達到5萬輛。遠期發(fā)展來看,自行車總數將達到20萬—25萬輛,覆蓋全城。但仍有36%的人認為車子數量偏少,37%的人認為車輛網點布局偏少。我們分析認為,不是網點或自行車數量少,因為按目前的平均使用人數占采取各交通方式出行總人數的比例來看,是綽綽有余的,問題在于有些企事業(yè)單位附近或學校區(qū)、商業(yè)繁華區(qū)車輛需求量大,一車難求,而某些相對偏僻的地方又往往車輛閑置,造成地域性矛盾;此外在上下班高峰期,經常出現借車時全空,借不上,還車時又爆滿,還不了的現象,有人到了目的地甚至因為沒地還車又時間緊迫而不得不打的到遠處還車,費盡周折殊不知初衷竟是為了便捷,這是時間性矛盾。為解決這一問題,許多租車點已安排了工作人員值守,負責維護和調度工作,情況有所緩解,但為長久考慮,我們建議公交公司考慮將網點廣告位出租的同時是否可以考慮由租用網點的商鋪負責管理網點事物,方便快捷,節(jié)省資源。
此外還有不少受訪者提出增設加蓬遮雨系列自行車適應暴曬和下雨天氣,改換車身顏色為綠色彰顯環(huán)保主題,設置不同大小的自行車滿足不同人需要等個性化實用建議。
【公共自行車使用情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2016手機使用情況調查報告08-16
大學生電腦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02-14
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調查報告02-22
大學生網絡使用情況調查報告05-15
大學生手機產品使用情況調查報告01-26
關于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調查報告02-28
公共停車場的調查報告09-06
大學生生活費使用情況調查報告04-26
在校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06-08